日动萧烟上泰坛,帝从黄道整和銮。
风前貔武回雕仗,云里神龙起画竿。
金鸟赦书鸣九夜,玉山寿酒舞千官。
始知报本终朝礼,旧典时巡只自难。
日动萧烟上泰坛,帝从黄道整和銮。
风前貔武回雕仗,云里神龙起画竿。
金鸟赦书鸣九夜,玉山寿酒舞千官。
始知报本终朝礼,旧典时巡只自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郊外祭祀典礼的景象。开篇“日动萧烟上泰坛”,画面展现了阳光照耀下的祭坛,萧萆之烟升腾,氛围庄严。紧接着,“帝从黄道整和銮”表明天子乘坐华丽的车驾,其威仪之盛、礼仪之正,充分展现了皇权的尊贵与神圣。
“风前貔武回雕仗”,则是描绘了侍卫在风中英姿飒爽,雕饰华美的武器映衬出他们威猛的气概。再看“云里神龙起画竿”,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祭祀中的旗帜或其他仪仗比作龙形,彰显其神圣与非凡。
“金鸟赦书鸣九夜”中的“金鸟”可能是指某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其“赦书”即颁布诏令,而“鸣九夜”则表现了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庄严声响。接着,“玉山寿酒舞千官”,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玉山之酒象征着清澈纯净和长寿不老,千官共舞,展示了欢庆与隆重。
最后两句“始知报本终朝礼,旧典时巡只自难”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面深刻感受,终于明白了祭祀的意义,以及对传统典礼的尊重与执行之难。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古代帝王郊祭图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庄严而又华丽的场景中。
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
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
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
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
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