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
《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古风

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

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

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

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

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

(0)
鉴赏

此诗《遂过圆通寺登补陀岩》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补陀岩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首句“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以“熏香”与“梅花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随后引出“海潮音”,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之中。接着,“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两句,通过“大士”的形象,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借补陀山的高耸与大海的深邃,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几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思念亲人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仙界的向往,又有对现实世界的留恋,以及对家人的不舍。

最后,“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则以一位胡僧的形象,展现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安慰,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最终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即使面对离别与思念,也能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葩经体川流四章

川流浮浮,我今斯居。不遑朝餔,吁嗟乎权舆。

川流㶁㶁,我今斯息。不遑朝食,吁嗟乎宿昔。

园中何有,有薪有蔬。吁嗟权舆,胡食而鱼。

不遑朝餔,曰犹徐矣。薪蔬惟棘,莫之敷矣。

园中何有,有荼有藿。吁嗟宿昔,胡食而鲽。

不遑朝食,曰犹绎矣。荼藿骚骚,莫之藉矣。

(0)

题中洲水楼

高楼矗矗起方塘,跨作飞桥宛转长。

虽有荆州楼可赋,秦川元是仲宣乡。

(0)

示家僮

翟尉方罗雀,任公尚钓鱼。

行藏吾若此,君意定焉如。

(0)

宿朱吉人莲花庄是赵松雪故居

荻横枫落见莲花,谢绝时流此故家。

通水恰宜官路断,当山不任女墙遮。

疏篱次序编丛卉,小碗分张试洞茶。

见说高斋松雪是,可怜台柏剩霜华。

(0)

望庐山铁壁崖寄阿衍大师

父是法王身嗣法,无烦定省近堂头。

铜瓶久许腰将出,铁壁还应面不休。

松子敲庵嚇蝙蝠,藤梢黏果摘猕猴。

可令瀑布三千丈,下引鄱湖一小舟。

(0)

初返故园

昨上归舟寻水云,故园閒旷使情欣。

无穷月色坐皆见,不断花香行即闻。

五亩宅边敦素业,三层阁上蓄奇文。

梁间燕子似相识,飞下小塘衔嫩芹。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