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岩九门深,日举费十万。
忽于泥滓中,得列方丈案。
腥咸置齿牙,光彩生顾眄。
从此辱虚名,岁先包橘献。
微生知几何,得丧孰真赝。
玉食有云补,刳肠非所患。
岩岩九门深,日举费十万。
忽于泥滓中,得列方丈案。
腥咸置齿牙,光彩生顾眄。
从此辱虚名,岁先包橘献。
微生知几何,得丧孰真赝。
玉食有云补,刳肠非所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肇所作的《句(其一)》。诗中描绘了对美食的追求与反思,以及对人生得失的思考。
首句“岩岩九门深,日举费十万”描绘了皇宫的奢华与浪费,暗示了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接着,“忽于泥滓中,得列方丈案”转折,从宏大的场景转到个人的餐桌,强调了从平凡到尊贵的转变。
“腥咸置齿牙,光彩生顾眄”描述了食物的美味与诱人,通过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展现了对美食的热爱。而“从此辱虚名,岁先包橘献”则表达了对虚名的讽刺,指出人们为了虚名而牺牲实际的价值,如岁先包橘献,即在岁末时以橘子作为礼物,象征着对虚名的追求。
“微生知几何,得丧孰真赝”提出了对生命短暂与得失真假的深刻思考,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价值判断的复杂性。最后,“玉食有云补,刳肠非所患”表达了对健康与道德的重视,认为真正的补益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物质的享乐,即使面对身体的痛苦也不应成为困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对奢华生活的反思、对虚名的批判、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健康与道德的重视,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