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雁字·其七》
《雁字·其七》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风漠漠散毫端,谩道迷烟逗浦难。

细去云棱如界墨,密来星点似铅丹。

才从梦笔驿前过,又向造书台上看。

入夜几声嘹喨去,梧桐枝上一钩寒。

(0)
鉴赏

这首《雁字(其七)》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中雁群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首句“秋风漠漠散毫端”,以“秋风”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仿佛秋风在诗人的笔端轻轻拂过,带起了一片片的思绪。接着,“谩道迷烟逗浦难”一句,通过“迷烟”和“逗浦”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朦胧与神秘,仿佛烟雾缭绕的水面,难以捉摸,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细去云棱如界墨,密来星点似铅丹”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雁群飞行时留下的痕迹比作“界墨”和“铅丹”,既形象地描绘了雁阵的形态,也暗示了雁群飞行的轨迹如同艺术家的笔触,充满了艺术之美。

“才从梦笔驿前过,又向造书台上看”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梦笔”和“造书台”的意象,表达了对创作灵感的追求与对文字的热爱,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入夜几声嘹喨去,梧桐枝上一钩寒”两句,以夜幕降临为背景,雁群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而“梧桐枝上一钩寒”则以梧桐树上的月牙形影子,象征着寒冷的秋夜,整个画面静谧而深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雁群飞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时间、对艺术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苑里八景诗

艨艟如蚁泊平沙,怪石崚嶒夹港汊。

日写一排帆作字,风吹五色浪生花。

鸭头高涌新潮至,鹢尾相衔夕照斜。

商女不知游客恨,隔江夜夜拨琵琶。

(0)

苑里八景诗

一角峰峦晓更青,凭江幻作虎头形。

荒祠苔印何人到,极浦潮回有客听。

骤雨挟同山鸟疾,狂风吹共海鱼腥。

黄庭阅后难成梵,九十滩音沸不停。

(0)

书台北事

堂堂幕府即离宫,坐踞三貂气势雄。

岂谓解元唐伯虎,不如残寇郑芝龙。

蜉蝣天地波涛里,蝼蚁君臣梦寐中。

十日台疆作天子,凝旒南面太匆匆。

(0)

海音诗

一碗糊涂粥共尝,地瓜土豆且充肠。

萍飘幸到神仙府,始识人间有稻粱。

(0)

草虫

青草黄泥孰与争,吆吆偏喜弄秋声。

人家儿女能窥伺,莫向西风特地鸣。

(0)

槟榔

鲜叶流丹似饮醇,盘堆手捧藉相亲。

却嗤年少瓠犀女,化尽蛮方乌齿人。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