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叶流丹似饮醇,盘堆手捧藉相亲。
却嗤年少瓠犀女,化尽蛮方乌齿人。
鲜叶流丹似饮醇,盘堆手捧藉相亲。
却嗤年少瓠犀女,化尽蛮方乌齿人。
这首诗以“槟榔”为题,描绘了槟榔的色泽诱人与食用时的情景,同时借槟榔的形象表达了对年轻女子的讽刺。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槟榔这一物品不仅具有了视觉上的吸引力,还融入了情感与寓意。
首句“鲜叶流丹似饮醇”,以“鲜叶”形容槟榔的叶子,用“流丹”比喻其鲜艳的颜色,仿佛是美酒般诱人,营造出一种色彩斑斓、令人垂涎的氛围。这里的“饮醇”不仅指槟榔的食用方式,也暗含了享受与满足之意。
次句“盘堆手捧藉相亲”,描述了槟榔被精心摆放于盘中,人们手持相赠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槟榔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其作为礼物传递友情与尊重的文化意义。
后两句“却嗤年少瓠犀女,化尽蛮方乌齿人”,则转向了对年轻女子的讽刺。这里将年轻女子比作“瓠犀”,即葫芦的牙齿,可能意指她们的美貌或某种特质。然而,“化尽蛮方乌齿人”一句,通过对比,暗示了年轻女子的美丽只是短暂的,而槟榔(此处象征着时间或岁月)最终会改变一切,包括那些所谓的“乌齿人”,即原本不那么吸引人的对象。这既是对年轻美貌易逝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上某些肤浅价值观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槟榔这一具体事物,巧妙地融入了对生活、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画里蚕丛国,三川尽在眸。
关城连远堡,形胜入边楼。
落日乌蛮夕,西风白帝秋。
断霞飞极浦,微雨暗芳洲。
茅屋题工部,祠堂记武侯。
柳垂泸上步,花发瀼西头。
万里桥犹在,三巴水自流。
数拳悬岸口,百丈上滩舟。
滟滪高于马,岷峨列似虬。岭?啼灌木,杜宇叫荒丘。
地僻琴台古,山深剑阁幽。
野花供客况,江草唤人愁。
使节曾经驻,仙槎拟再浮。
白云浑似旧,锦树镇常留。
仿佛登临处,依稀汗漫游。
披图一长嘅,飞兴绕西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