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挽诗四首·其四》
《杂挽诗四首·其四》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子令钦平昔,多惭接俊游。

升堂称有志,执奠叹无由。

逝水空归壑,春风忽变秋。

箫声到原尽,千载想风流。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杂挽诗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子令钦平昔”,追忆往昔与友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充满了对友人品格与才华的赞美。接着,“多惭接俊游”一句,诗人自谦地表达出自己在与友人交往中的不足,以及对友人高洁品质的敬仰。

“升堂称有志,执奠叹无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志向的认同与惋惜之情。升堂,意指进入高雅之地或参加重要场合,这里暗含对友人志向的肯定;而“执奠”则是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此处表达了诗人无法亲自为友人举行丧礼的遗憾与哀痛。

“逝水空归壑,春风忽变秋”则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来比喻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与无奈。逝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壑,深谷,这里比喻友人已逝去;春风与秋日的交替,则暗示着季节更迭,同时也隐喻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最后,“箫声到原尽,千载想风流”两句,以箫声作为引线,将情感推向高潮。箫声悠扬,似乎能穿越时空,传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之情。即使千年之后,诗人的思绪仍能与友人的风流韵事相连接,表达了对友人精神与人格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情悼念与缅怀,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其二

雨打孤篷酒渐消,昏灯与我共无聊。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0)

三峡歌九首·其九

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

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0)

和杨廷秀送行

学粗知方耻为人,敢崇凶貌蚀诚真。

义难阿世非忘世,智不谋身岂误身。

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

君诗正似清风快,及我征帆故起蘋。

(0)

无腼吟

事曾经见,物曾持鍊。天地之间,俯仰无腼。

(0)

次韵范才元中秋夜

常娥偕婺女,万里玉京会。

云璈阕未终,莫霭黯愁对。

真人一謦欬,开阖随霁晦。

寒波扬广廷,清光一年最。

顷刻人间世,银色化诸秽。

法士屏杯杓,痴儿恋珍贝。

皆言此宵乐,复欲何时醉。

蟾宫正植璧,星潢亦委佩。

(0)

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

水深不可涉,上有横桥渡。

溪外无居人,磐石平可住。

纵横远山出,隐见云日莫。

下有四老人,对局不回顾。

石泉杂风松,入耳如暴雨。

不闻人世喧,自得山中趣。

何人昔相遇,图画入纨素。

尘埃依古壁,永日奉樽俎。

隐居畏人知,好事竟相误。

我来再三叹,空有飞鸿慕。

逝将从之游,不惜烂樵斧。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