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灵台清净观。公四假须温暖。日便教携□观。
窑畔。和米面琼浆按。灶为炉频炼煅。
烧铅汞长煎□。动饥肠白气满。中看。
前一点真堪玩。
住灵台清净观。公四假须温暖。日便教携□观。
窑畔。和米面琼浆按。灶为炉频炼煅。
烧铅汞长煎□。动饥肠白气满。中看。
前一点真堪玩。
这首元代王哲的《渔家傲·咏铁罐先生出外常携之》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与炼丹修行的词作。诗人以铁罐先生为对象,通过其日常行为展现了道家修炼的场景。
首句“住灵台清净观”,点明铁罐先生居住在清静的道观之中,暗示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公四假须温暖”可能是指铁罐先生使用它来保暖,这里的“公四假”可能是对铁罐的昵称或象征,暗示其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日便教携□观”描绘了铁罐先生每日随身携带,可能是在炼丹或烹饪时使用。“窑畔。和米面琼浆按”进一步描述了铁罐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在制作米酒或炼制药材。“灶为炉频炼煅,烧铅汞长煎□”则详细描绘了炼丹的过程,铁罐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动饥肠白气满”一句,可能形容煮食时产生的热气,也暗指铁罐先生的生活简朴,即使饥饿也能自给自足。“中看。前一点真堪玩”最后两句,可能是对铁罐虽朴素但实用,且蕴含内在价值的赞美,尤其是那“前一点”,可能指的是炼丹时的关键火候,寓意着微妙而重要的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铁罐这一日常物品,寓言式地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和修炼之道,既有生活细节的描绘,又有深意的哲理寄托。
武陵溪上青云暮,昔人传有桃源路。
时见落花随水流,咫尺神仙杳难遇。
神仙有无何可量,但爱武陵山水强。
松烟竹雾水村暗,鸟啼猿啸花雨香。
车轮不来尘坌绝,日月自与乾坤长。
闻君取身欲长往,禾熟良田给春酿。
陶然一醉万事休,还我天真了无象。
生胡为荣死奚戚,为笑纷纷避秦客。
一身千岁何足论,更向渔家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