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短喜夜长,夜长斯为至。
谁能秉烛游,且迟拥衾睡。
万几于焉暇,分阴讵可弃。
案头有陈编,汲古研精义。
理欲晰其微,危微审所自。
千秋兴废事,每复廑遐思。
论古敢肆谈,验今多抱愧。
刻漏滴分明,兰釭坠金穗。
昼短喜夜长,夜长斯为至。
谁能秉烛游,且迟拥衾睡。
万几于焉暇,分阴讵可弃。
案头有陈编,汲古研精义。
理欲晰其微,危微审所自。
千秋兴废事,每复廑遐思。
论古敢肆谈,验今多抱愧。
刻漏滴分明,兰釭坠金穗。
这首诗名为《夜坐》,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夜晚独自静坐的情景,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与对学问的追求。
首句“昼短喜夜长,夜长斯为至”点明了诗人对夜晚的喜爱,认为夜晚的长度是值得期待的。接着“谁能秉烛游,且迟拥衾睡”,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宁愿晚些睡觉,也不愿在夜晚浪费时光。这种对时间的珍视,体现了诗人的勤奋与自律。
“万几于焉暇,分阴讵可弃”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即使事务繁忙,也不能轻易放弃每一刻的时间。接下来的“案头有陈编,汲古研精义”表明了诗人利用夜晚时间阅读古籍,汲取知识,追求学问的精神。
“理欲晰其微,危微审所自”表达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试图理解理与欲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哲学的探索。
“千秋兴废事,每复廑遐思”则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思,对千百年来兴衰更替之事的感慨。诗人不仅关注过去,也对未来充满忧虑和期待。
最后,“论古敢肆谈,验今多抱愧”表明了诗人敢于谈论古代的事物,但同时对现代有所反省,可能暗含了对自己或时代某些不足之处的反思。
“刻漏滴分明,兰釭坠金穗”以具体的景象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岁月的沉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和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