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天我生,乃谋道之小。
本非一寸蚕,欲以吐丝老。
在食不能馨,在衣不能藻。
卞玉投荒年,谁来估其宝?
辄思逃寂禅,猛力割诸造。
蛰久春相姁,未肯听梅槁。
羁人抒隐忧,志士托衿抱。
宁为蹇雪松,弗为媚烟草。
呜呼天我生,乃谋道之小。
本非一寸蚕,欲以吐丝老。
在食不能馨,在衣不能藻。
卞玉投荒年,谁来估其宝?
辄思逃寂禅,猛力割诸造。
蛰久春相姁,未肯听梅槁。
羁人抒隐忧,志士托衿抱。
宁为蹇雪松,弗为媚烟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论诗四章与张培基》中的第四章。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才华的反思。
首句“呜呼天我生,乃谋道之小”感叹自己虽生于天地之间,却未能在大道上有所作为,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感慨。接着,“本非一寸蚕,欲以吐丝老”以蚕比喻自己,表达出虽然没有出众的才华,但仍然渴望通过努力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然而,“在食不能馨,在衣不能藻”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价值的怀疑,认为它们既不能像美食那样令人回味无穷,也不能像华丽的服饰那样引人注目。
“卞玉投荒年,谁来估其宝?”这一句借用了卞和献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即使拥有珍贵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无奈和悲哀。接下来,“辄思逃寂禅,猛力割诸造”表明诗人试图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决心割舍掉一切外在的诱惑和束缚。
“蛰久春相姁,未肯听梅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时间比作冬眠的动物,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但诗人并未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羁人抒隐忧,志士托衿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为一个被束缚的个体,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平,而志士则是将理想寄托于胸襟之中,不屈不挠地追求。
最后,“宁为蹇雪松,弗为媚烟草”表达了诗人宁愿坚守自己的品格和理想,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不愿像媚俗的烟草一样随波逐流,追求短暂的名利。这句诗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他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才华、命运、理想和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唤汝牛儿,为汝丑年生得。小时娇面,借桃林艳色。
墙头字在,愿汝聪明能识。休嫌多误,仅容拈笔。
叔度佳儿,问伊谁是汝匹。碧幢红旆,嫁骍旄贵客。
天生慧福,不待双星分锡。年年春到,送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