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池出馀土,为山凡几篑。
事半得倍功,轩堂因迥置。
虽无九仞高,颇有横云致。
西峰近在望,映带岚霭气。
既惬昭旷观,兼饶窈窕意。
八伯彼休进,肤寸吾恒思。
崇朝为春霖,利农斯上瑞。
穿池出馀土,为山凡几篑。
事半得倍功,轩堂因迥置。
虽无九仞高,颇有横云致。
西峰近在望,映带岚霭气。
既惬昭旷观,兼饶窈窕意。
八伯彼休进,肤寸吾恒思。
崇朝为春霖,利农斯上瑞。
这首诗描绘了建造横云堂的过程与结果,以及其带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双重享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泥土堆砌小山、池水环绕,到最终建成横云堂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劳动的智慧与成果,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穿池出馀土,为山凡几篑”,开篇即点明了建造横云堂的起始,通过挖池填土,堆砌小山,形象地展示了建造过程的艰辛与努力。接着,“事半得倍功,轩堂因迥置”则表达了尽管付出的是双倍的努力,但收获的却是三倍的喜悦,横云堂的建立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提升了整体的视野与格局。
“虽无九仞高,颇有横云致”,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夸张与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虽然横云堂的高度并不惊人,但却能与周围的云雾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下来,“西峰近在望,映带岚霭气”进一步描绘了横云堂所处的地理环境,西边的山峰仿佛触手可及,与缭绕的云雾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动态美。
“既惬昭旷观,兼饶窈窕意”,这两句诗总结了横云堂带给人们的双重感受:一方面,它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让人得以远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它又充满了幽静与神秘,激发了人们探索与想象的兴趣。最后,“八伯彼休进,肤寸吾恒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广阔的天地还是细微之处,都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品味。
“崇朝为春霖,利农斯上瑞”,结尾两句点明了横云堂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带来了春雨,对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影响,象征着丰收与希望。整首诗通过对横云堂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风雨虚堂夜。起舞向、荒鸡声里,仰天而诧。
潦倒功名凭一字,说甚奇才董贾。
想独对、孤灯寒灺。
负米艰难原我份,痛黄金、减尽文章价。
看短剑、泪盈把。诸公竞走长安马。
谁送尔、青衫衰柳,骑驴归也。
凄绝当年扪虱语,道只我知君者。
笑麟阁、凤池都假。
三万六千沉醉后,好同营,生圹梅花下。
肠断句,梦中写。
香消玉陨,叹华门寒女,能全贞白。
金穴铜山浑不羡,独葆璇闽芬烈。
鸾破难圆,凤飞岂再,泪尽啼鹃血。
鸩媒何恶,琼花几堕灰劫。
却忆堂上调羹,膝前画荻,回首真凄绝。
生就青陵连理树,那许狂夫攀折。
精卫无波,鸳鸯有冢,毕命朱丝直。
皮金剪字,至今涞水呜咽。
潦倒坛松醉。是何人、单衣白袷,维朱与李。
十日芦沟桥下别,上巳清明之际。
看匹马、萧然高寄。
几度见诗诗总好,咏蛮花犵鸟无前辈。
石鼎倡,谁侯喜。杜鹃声里人憔悴。
问何如、东方索米,千金裘敝。
身世顿成风六鹢,不仅文章而巳。
惭鹿鹿、遂同余子。
梦里故人频握手,送离愁几捺潇湘水。
可想见,吾怀矣。
银鸭香销,湘篝兽冷,夜长生倦。
寒梅未放,勒住春痕一线。
听惊沙、飞鸣阵阵,飒然似入关山怨。
想参斿半落,明河斜挂,霜风如剪。思远。情何限。
纵文鸳交扣,绣衾争恋。迢迢玉漏,海水注来难满。
还愁他、旅梦乍回,屈曲铜铺门静掩。
更谁团雪作猧儿,映小窗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