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
《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偈颂

即此用,离此用,箭未离弦的先中。

万仞崖前撒手归,一句机玄无用用。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守卓所作的《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禅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即此用,离此用”,开篇便以禅宗常用的“即”与“离”概念,表达了在佛法修行中,应当下即刻地把握当下,又要在当下中超越当下,达到一种既不拘泥于现实,又不脱离现实的境界。

“箭未离弦的先中”,以射箭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在佛法修行中,即使尚未行动,心已先达目标,强调了内心的觉醒和准备的重要性。

“万仞崖前撒手归”,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通过登山者在万丈悬崖前放手归来的场景,寓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一句机玄无用用”,指出在佛法修行中,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言语的堆砌,而是在于对生命本质的直接体悟,强调了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通过针与芥草的对比,以及对恩情的比喻,强调了在佛法修行中,细微之处同样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感恩之心如同丘山之重,不可忽视。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坚定决心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要像细线般坚韧,随波逐流,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存。

整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句·其七

巧剪银花乱,轻飞玉叶狂。

(0)

拟古诗八首·其二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

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

(0)

江南弄七首·其一江南弄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

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0)

乌夜啼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0)

咏桃诗

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

讵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

(0)

瑞鹤仙.晚游孤山寻林和靖先生墓

抱琴寻断碣。正斜日初沉,乱烟凝碧。苍苔旧行迹。

想沙鸥高致,似曾相识。问情暗觅。

指秋坟、樵苏能说。

叹寒梅、零落东风,閒却一溪明月。悽恻。

西泠春晚,天竺云深,空怀孤洁。

荷农未葺,天涯愁倚岩石。

念幽人去后,峰南峰北,多少啼猿唤客。

黯伤心、欲荐江蓠,夜凉露白。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