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此用,离此用,箭未离弦的先中。
万仞崖前撒手归,一句机玄无用用。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
即此用,离此用,箭未离弦的先中。
万仞崖前撒手归,一句机玄无用用。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守卓所作的《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禅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即此用,离此用”,开篇便以禅宗常用的“即”与“离”概念,表达了在佛法修行中,应当下即刻地把握当下,又要在当下中超越当下,达到一种既不拘泥于现实,又不脱离现实的境界。
“箭未离弦的先中”,以射箭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在佛法修行中,即使尚未行动,心已先达目标,强调了内心的觉醒和准备的重要性。
“万仞崖前撒手归”,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通过登山者在万丈悬崖前放手归来的场景,寓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一句机玄无用用”,指出在佛法修行中,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言语的堆砌,而是在于对生命本质的直接体悟,强调了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
“此时针芥审无差,戴恩奚翅丘山重”,通过针与芥草的对比,以及对恩情的比喻,强调了在佛法修行中,细微之处同样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感恩之心如同丘山之重,不可忽视。
“誓捐躯命壮县丝,随波聊与人天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坚定决心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要像细线般坚韧,随波逐流,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存。
整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
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解佩袭犀渠,卷帙奉卢弓。
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
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
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
讵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
抱琴寻断碣。正斜日初沉,乱烟凝碧。苍苔旧行迹。
想沙鸥高致,似曾相识。问情暗觅。
指秋坟、樵苏能说。
叹寒梅、零落东风,閒却一溪明月。悽恻。
西泠春晚,天竺云深,空怀孤洁。
荷农未葺,天涯愁倚岩石。
念幽人去后,峰南峰北,多少啼猿唤客。
黯伤心、欲荐江蓠,夜凉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