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昌道中》
《新昌道中》全文
宋 / 林尚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红落尽雨霏霏,为怯轻寒尚夹衣。

村路每于泥处滑,乡音渐与市人非。

护蚕溪女条桑去,抱布山翁换米归。

世味遍尝只如此,几番清梦落渔矶。

(0)
翻译
春天的花朵凋零,细雨纷飞,因为怕冷,人们还穿着夹衣。
在乡村小路上,泥土湿滑,乡音也渐渐与城市的口音不同。
少女们在河边守护蚕宝宝,采摘桑叶,老翁则抱着布匹去换取大米。
经历过世间百态,生活滋味只剩如此,多次清梦中我落在渔夫的石矶边。
注释
春红:春天的花朵。
雨霏霏:细雨纷飞。
怯轻寒:害怕轻微的寒冷。
夹衣:两层衣服保暖。
村路:乡村道路。
泥处滑:湿滑的泥土路段。
乡音:乡下人的口音。
市人:城市居民。
护蚕溪女:照料蚕宝宝的乡村女孩。
条桑去:采摘桑叶。
抱布山翁:拿着布匹的老翁。
换米归:换取大米回家。
世味:人生的滋味。
渔矶:渔夫停船的石头。
鉴赏

这首宋诗《新昌道中》描绘了春天雨后的乡村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春红落尽雨霏霏”写出了春天花朵凋零,细雨绵绵的场景,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次句“为怯轻寒尚夹衣”表达了诗人对微寒的敏感,穿着夹衣以保暖。

第三句“村路每于泥处滑”,通过描述道路因雨水变得湿滑,暗示出行的不便,也反映出农村生活的质朴。第四句“乡音渐与市人非”则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乡音与都市口音的差异,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第五、六句“护蚕溪女条桑去,抱布山翁换米归”描绘了农妇们忙碌地采桑喂蚕,而老翁则带着自织的布去换取粮食的日常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艰辛。

最后两句“世味遍尝只如此,几番清梦落渔矶”总结全诗,诗人感叹人生的滋味,经历过种种后,觉得眼前的生活简单而真实,清梦中常常回到渔矶,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理,展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作者介绍

林尚仁
朝代:宋

宋长乐人,字润叟,号端隐。工诗,以姚合、贾岛为法,精妥深润则过之。有《端隐吟稿》。
猜你喜欢

临城驿五更冒雨至阴平杂咏题壁四绝句·其四

晚光入霁适行路,凉气能留暑气删。

上陌慢歌泥滑滑,横箫好唱月弯弯。

(0)

送叶舍人名沣之雁门省母二章即次留别韵·其一

桐枝高未秋,先有啼秋乌。

乌啼高枝寒,在客闻何娱。

君动将母思,别我长安都。

落梦中条山,天界分蒲姑。

桑乾不过代,隘壁青千纡。

采兰堪慰心,敢怨筋力劬?

望云隔沧海,所愿吾岂殊?

奈何孑影怜,尚此风尘途。

(0)

春夜都门怀人诗十七章·其十二

每发一论奇,直扫古人障。

座无陈元龙,使我饮不畅。

金城开酒泉,天险玉门嶂。

近闻出匣刀,脔割与时当。

自惭毛不丰,凌飙畏摧宕。

但指红山云,遥识春气王。

暌面将六年,思之我心怆。

安有崆峒书,来慰旧鸿望。

(0)

喜潘丈迟归二章·其一

逐渐知交散,君归喜独迟。

冲襟醇酒挹,健笔大文持。

月幸吾心满,风愁尔鬓吹。

且联今夜榻,无梦更联诗。

(0)

苕叶二章·其一

苕叶江南剪剪青,疏灯楼阁梦疏星。

云明绮段和花织,玉腻春簧隔燕听。

好束娟魂怜翡翠,未?弱翅怨蜻蝏。

箔阴不借梧桐密,密护翾风有画屏。

(0)

短歌寄厉三叶十八七章·其五

伐桐作琴瑟,絙以朱丝弦。

高山流水续续弹,路人闻者多不欢。

路人岂无耳,路人亦解音。

秦筝赵筑溺凡响,安能谅我区区心?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