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城中正月半,十万人家灯灿烂。
溧阳风景方放灯,通宵不禁人游玩。
大雪深寒万木僵,家家冷坐无薪炭。
典钱买竹又买灯,糠油结冻点灯暗。
豪民张灯唤歌舞,鼓笛喧轰夜忘旦。
忽闻买丝造海船,府檄专令豪户办。
仓皇且救火燃眉,纵有华灯何暇看。
老夫掩关拥炉坐,一盏青灯置书案。
良辰乐事怅难并,顷刻欢声作愁叹。
苏公买灯状,陈子题灯诗。
痴儿騃女知不知,月明月暗反覆手,且愿麦熟休王师。
虎林城中正月半,十万人家灯灿烂。
溧阳风景方放灯,通宵不禁人游玩。
大雪深寒万木僵,家家冷坐无薪炭。
典钱买竹又买灯,糠油结冻点灯暗。
豪民张灯唤歌舞,鼓笛喧轰夜忘旦。
忽闻买丝造海船,府檄专令豪户办。
仓皇且救火燃眉,纵有华灯何暇看。
老夫掩关拥炉坐,一盏青灯置书案。
良辰乐事怅难并,顷刻欢声作愁叹。
苏公买灯状,陈子题灯诗。
痴儿騃女知不知,月明月暗反覆手,且愿麦熟休王师。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元初时期元宵节的景象。开篇便以“虎林城中正月半,十万人家灯灿烂”设置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其中“十万人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盛大的元夜庆祝场面。
诗中的“溧阳风景方放灯,通宵不禁人游玩”表现出人们在元宵之际对美好风光的享受与喜悦,也反映出节日文化中人们对于美丽事物追求的情怀。然而,“大雪深寒万木僵,家家冷坐无薪炭”则描绘了另一面,即冬季严寒下不幸者家庭的艰辛与孤独。
“典钱买竹又买灯,糠油结冻点灯暗”通过对比富裕之家的豪华与贫困之家生活的艰难,不仅强调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不平的感慨。而后面的“豪民张灯唤歌舞,鼓笛喧轰夜忘旦”则再次带领读者回到元宵之夜的热闹场景中。
诗人通过“忽闻买丝造海船,府檄专令豪户办。仓皇且救火燃眉,纵有华灯何暇看”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急迫心态的描绘,同时也隐含着对于权贵之家急于求成的心境批判。
最后,“老夫掩关拥炉坐,一盏青灯置书案。良辰乐事怅难并,顷刻欢声作愁叹”则是诗人自身的感慨,他远离喧嚣,独自沉浸在书卷之间,对于世事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元宵节夜的热闹景象,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