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一窍最淆讹,多少郇公不奈何。
每见诸方多指注,谁知笑杀此头陀。
上头一窍最淆讹,多少郇公不奈何。
每见诸方多指注,谁知笑杀此头陀。
这首诗《与修漏头陀(其一)》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禅宗修行中的问题。诗中提到“上头一窍最淆讹”,意指在修行过程中,对于某些关键点的理解往往存在混淆和误解。接着,“多少郇公不奈何”一句,可能暗指那些因无法理解或解决这些混淆而感到困扰的修行者。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有许多人试图解释或指导,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并揭示这些问题的本质,如同“谁知笑杀此头陀”所表达的,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指导者,实际上却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
整首诗通过幽默的手法,反映了禅宗修行中对于真理追求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对那些盲目指导或误解佛法的人提出了质疑。释慧空以轻松的态度,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普遍困惑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深入思考,而非仅仅依赖外在的指导。
朝市三千里,园庐二十春。
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桂树留人久,蓬山入梦新。
鹤书承处重,鹊语喜时频。
草奏才偏委,嘉谋事最亲。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卫国今多士,荆州好寄身。
烟霄定从此,非假问陶钧。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天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
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
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
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
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