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茫合兰海,西接虎门津。
蜃作楼船气,鲛为织作人。
潮随风力大,天逐水光新。
一舸将渔父,君归理钓纶。
微茫合兰海,西接虎门津。
蜃作楼船气,鲛为织作人。
潮随风力大,天逐水光新。
一舸将渔父,君归理钓纶。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返回新安时所见的壮丽海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首句“微茫合兰海,西接虎门津”,开篇即展现出海面的广阔与朦胧之美,仿佛与远处的虎门渡口相连,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
接着,“蜃作楼船气,鲛为织作人”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将海市蜃楼比作楼船,将鲛人编织的景象融入其中,既展现了海上的奇幻景象,又蕴含着对友人旅程中可能遇到的神秘与未知的期待和祝福。
“潮随风力大,天逐水光新”则进一步描绘了海浪与天空的变化,潮水随着风力而动,天色也因水面的反光而显得更加清新明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最后,“一舸将渔父,君归理钓纶”两句,点明了友人的归程,通过“一舸”(小船)与“渔父”的形象,既体现了友人返程的宁静与悠然,也暗含了对友人生活态度的赞赏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上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变幻,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武安王生谢公侣,逢人每道四溟子。
经笥曾携隆虑山,褐衣傲睨长安市。
同时淮上有吴生,苕霅为丞色不喜。
王生作簿向稷山,大笑各行其志耳。
稷山远在汾河西,太岳中条与绛齐。
保障茧丝堪一试,凤鸾枳棘且安栖。
王生禄米薄升斗,醉后谢公诗满口。
车行上党近青天,先访谢公一携手。
何门今曳邹阳裾,当垆岂卖临邛酒。
高歌但拥如花人,刀环昨寄漳南否。
欧生海上欲归时,停云为道最相思。
绛帖紫参难远致,秋鸿须寄谢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