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飞羽入,日落战云黄。
梦寐金戈外,关山铁骑傍。
千村荒汉月,六阵散胡霜。
候火回中近,南飞雁几行。
军书飞羽入,日落战云黄。
梦寐金戈外,关山铁骑傍。
千村荒汉月,六阵散胡霜。
候火回中近,南飞雁几行。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军书飞羽入”以“飞羽”形象地表现了紧急军情的传递速度之快,暗示战事紧迫。接着“日落战云黄”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渲染出战场的紧张与压抑气氛。
“梦寐金戈外,关山铁骑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梦境中的宁静与现实战场的喧嚣,另一方面将金戈铁马的战场与遥远的关山相连,展现了战争的广阔背景和深远影响。
“千村荒汉月,六阵散胡霜”进一步深化了战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月下的荒村、散落的胡霜,构成了一幅凄凉的边塞图景,暗示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最后,“候火回中近,南飞雁几行”以“候火”点明夜晚的警戒状态,而“南飞雁几行”则借雁群南迁的形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忧虑。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忆昔在吴会,与子共昕夕。
剧谈例百壶,醉咤沧溟窄。
晨光倏不处,人事转凄恻。
予复苦羁旅,子已作逐客。
鄱阳波浪深,南岳瘴雾塞。
鸿冥天万里,帛书经岁得。
谁知消息来,竟作幽明隔。
冥契既永逝,今我何萧摵。
曩时青莲花,持抱化为石。
回首灵源山,云际且屏迹。
落日满川春树晴,东风江上锦帆轻。
把袂问公从此别,几时棹返石头城。
石城楼阁烟花绕,公在江湖忧廊庙。
谁云卧洛似富韩,共言分陜同周召。
三年报政拜彤墀,正是重瞳注想时。
宣室倘承前席问,东南赤子多疮痍。
疮痍满目何时愈,便合留公辅明主。
白云休恋故山栖,海内苍生望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