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觅桃花庵,水廊缭疏竹。
幺荷祇一花,已媚万人目。
横波出暗鬟,脆响漫钗玉。
团扇谁氏郎,其思惨以绿。
孤台交四梧,潜有晚气蓄。
安知无尽晖,平照野蒿缛。
塔影迎酒鞯,钟响促筝局。
天末莲心烟,一眉剪湘縠。
还觅桃花庵,水廊缭疏竹。
幺荷祇一花,已媚万人目。
横波出暗鬟,脆响漫钗玉。
团扇谁氏郎,其思惨以绿。
孤台交四梧,潜有晚气蓄。
安知无尽晖,平照野蒿缛。
塔影迎酒鞯,钟响促筝局。
天末莲心烟,一眉剪湘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日游赏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首先,“还觅桃花庵,水廊缭疏竹。”诗人再次寻找那桃花盛开的庵宇,水边长廊环绕着稀疏的翠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桃花与竹林相映成趣,为春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接着,“幺荷祇一花,已媚万人目。”小小的荷花,仅一朵绽放,却足以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展现出自然之美对人心的触动。这不仅是一朵花的魅力,更是自然界中微小事物蕴含的大美。
“横波出暗鬟,脆响漫钗玉。”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女子的发丝,轻盈而富有韵律;玉钗碰撞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清脆悦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听觉享受。
“团扇谁氏郎,其思惨以绿。”手持团扇的男子,他的思绪似乎随着绿意盎然的景色而变得深沉,暗示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与丰富。
“孤台交四梧,潜有晚气蓄。”孤独的亭台旁,四棵梧桐树相互交织,似乎蕴藏着夜晚即将到来的凉意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
“安知无尽晖,平照野蒿缛。”即使是在荒草丛生的地方,也有不灭的光辉,平等地照亮每一处,寓意着希望与光明的存在,无论环境如何恶劣。
“塔影迎酒鞯,钟响促筝局。”塔影迎接饮酒之人,钟声催促着乐曲的演奏,展现了人们在游玩中的欢愉与惬意。
“天末莲心烟,一眉剪湘縠。”远处的莲花散发出烟雾般的香气,如同湘江上的细纹,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游赏的美好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情与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力田须逢年,掘井须及泉。
学者志于道,如以规正圆。
及其见道时,揽辔谁争先。
筌蹄蜕陈迹,羽化而登仙。
是中时反观,一一人之天。
森然众妙现,所见惟所便。
猗与至游者,日运万里船。
胸中三景轴,与道相因缘。
道大心以悟,心远见孰偏。
一室景象存,物物随餐眠。
不游以为游,至乐无冥颠。
游非在山水,默与山水联。
天下有至游,得道有至贤。
贤者以道游,百游不一愆。
至于游俱忘,公与道独全。
谈笑出清风,樽罍益欣然。
张扁诧中郎,训记增雄编。
嗟予幸升堂,顿觉尘垢湔。
从公至游境,左右馀芳鲜。
归来欲语人,心知口难传。
《至游堂二首·其一》【宋·袁说友】力田须逢年,掘井须及泉。学者志于道,如以规正圆。及其见道时,揽辔谁争先。筌蹄蜕陈迹,羽化而登仙。是中时反观,一一人之天。森然众妙现,所见惟所便。猗与至游者,日运万里船。胸中三景轴,与道相因缘。道大心以悟,心远见孰偏。一室景象存,物物随餐眠。不游以为游,至乐无冥颠。游非在山水,默与山水联。天下有至游,得道有至贤。贤者以道游,百游不一愆。至于游俱忘,公与道独全。谈笑出清风,樽罍益欣然。张扁诧中郎,训记增雄编。嗟予幸升堂,顿觉尘垢湔。从公至游境,左右馀芳鲜。归来欲语人,心知口难传。
https://shici.929r.com/shici/mEVVrlC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