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城南又隔秋,聊因送客驻行驺。
林梢宿雨衣犹湿,树底斜阳席未收。
岂谓东曹非旧约,须知下界有仙游。
壁间谩作题名纪,聚散终同水上沤。
不到城南又隔秋,聊因送客驻行驺。
林梢宿雨衣犹湿,树底斜阳席未收。
岂谓东曹非旧约,须知下界有仙游。
壁间谩作题名纪,聚散终同水上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城南姚氏园送别刘太宰及诸吏部的情景,以及对聚会短暂而人生如浮萍的感慨。
首联“不到城南又隔秋,聊因送客驻行驺”点明了地点和事件,诗人未能在秋天之前到达城南,这次是借送别之机暂时停留。这里“驻行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等待送客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颔联“林梢宿雨衣犹湿,树底斜阳席未收”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聚会结束时的氛围。雨后的湿润与夕阳的余晖形成鲜明对比,既烘托出聚会的温馨,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颈联“岂谓东曹非旧约,须知下界有仙游”表达了诗人对聚会可能无法如愿延续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向往。这里“东曹”可能暗指官场或世俗的约定,“仙游”则象征着超越尘世的精神之旅。
尾联“壁间谩作题名纪,聚散终同水上沤”以“题名纪”暗示聚会的记录,但最终“聚散终同水上沤”,即一切如同水面上的泡沫,短暂而易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感悟。这一句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生的哲理巧妙结合,深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相聚与离别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书家变法法益新,近代惟有杨少师。
鸿堂著录信具眼,晋唐格辙如见嬉。
鲁公清真未险绝,独取米老吾犹疑。
又闻香光晚年语,甘从公权背献羲。
始知避滑必就涩,自讽所短非吾欺。
诸城继作欲变董,持比登善防浇漓。
坚实板鞭谁辨此,笔前未免惭疲羸。
区区分别皆妄凿,强向故纸评妍媸。
韬庵多艺书犹擅,我亦学步聊追随。
何当掷笔睨天际,胸无古人任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