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韬庵属题董元宰书迹卷子高江村所藏,号‘金沙帖’》
《韬庵属题董元宰书迹卷子高江村所藏,号‘金沙帖’》全文
清 / 郑孝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书家变法法益新,近代惟有杨少师。

鸿堂著录信具眼,晋唐格辙如见嬉。

鲁公清真未险绝,独取米老吾犹疑。

又闻香光晚年语,甘从公权背献羲。

始知避滑必就涩,自讽所短非吾欺。

诸城继作欲变董,持比登善防浇漓。

坚实板鞭谁辨此,笔前未免惭疲羸。

区区分别皆妄凿,强向故纸评妍媸。

韬庵多艺书犹擅,我亦学步聊追随。

何当掷笔睨天际,胸无古人任自为。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段品评。他首先赞扬了杨少师在书法变革中的创新精神,认为其作品新颖独特,晋唐风格清晰可见。接着,他提到了鲁公(颜真卿)和米芾,指出即使在清真之中也有所保留,对米芾的评价则稍显犹豫。他还引用了香光(文徵明)晚年的言论,提到甘愿效仿欧体(公权),而非一味追求羲之(王羲之)。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书法创作的原则,认为避滑就涩,即在技巧上避免过于流畅,而应追求内在的坚实与深度。他认为董其昌的风格容易流于浮夸,而高江村收藏的董元宰书迹卷子(‘金沙帖’)则能防止这种倾向。他自谦地说,虽然自己在书法上难以辨别高下,但仍愿意学习并追随。

最后,郑孝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摆脱古人影响,自由自在地挥洒自己的艺术风格。整首诗以书法艺术的探讨和个人学习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修养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作者介绍

郑孝胥
朝代:清   籍贯:中国福建省闽侯县   生辰:1860年5月2日——1938年

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猜你喜欢

同小泉游玉泉龙泉看花台望湖亭诸胜再次前韵

寺下珊珊双窦鸣,石间汨汨万泉生。

看云尽日忘言坐,得我平生遗世情。

雨过芳林他自得,月来空阁为谁明。

天公似解游人意,更与新诗一趱成。

(0)

送杨石斋少师致仕

赤日亲擎照两仪,功多违众是危疑。

名家独步三杨后,天柱俄惊一角移。

归路竟须从老马,惜花时复看新枝。

未愁行处春芳暮,犹在春阴乍半时。

(0)

访庐山白鹿洞·其一

卅年不见庐山面,依旧庐山似我●。

驻桨题诗人不见,丹山今在小司徒。

(0)

送钟宗禹分教

两世传家诗礼在,周官三百属司徒。

苏湖若道分斋小,五教还君在敬敷。

(0)

赵元默得一鹤将致西云随即病死诗以悼之

空山无一侣,托契九皋君。

引吭轻寥廓,长鸣意绝群。

世有三生血,吾兼一返魂。

敢言屋乌爱,未必主人嗔。

(0)

斗潭八景·其一圩上观澜

我本望洋客,观澜得小圩。

源头云锁断,山下看何如。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