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霜箛彻。望高秋、毡庐四野,绣旗明灭。
摇动星河三峡影,坏垒乌头如雪。
听一阵、呜呜咽咽。
马上谁携葡萄酒,伴将军、醉卧沙场月。
冰堕指,泪流血。男儿到此肝肠裂。
拥残镫、吴钩笑看,梦魂飞越。
日暮金微移营去,白羽千军催发。
更几点、遥天鸿没。
驻马蓬莱传烽小,正咸阳、桥上人初别。
清夜起,唾壶缺。
何处霜箛彻。望高秋、毡庐四野,绣旗明灭。
摇动星河三峡影,坏垒乌头如雪。
听一阵、呜呜咽咽。
马上谁携葡萄酒,伴将军、醉卧沙场月。
冰堕指,泪流血。男儿到此肝肠裂。
拥残镫、吴钩笑看,梦魂飞越。
日暮金微移营去,白羽千军催发。
更几点、遥天鸿没。
驻马蓬莱传烽小,正咸阳、桥上人初别。
清夜起,唾壶缺。
这首《金缕曲》描绘了边塞战场的壮阔景象与悲壮情感,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氛围和深沉的历史感。
开篇“何处霜箛彻”,以霜箛(古代乐器)的悠扬之声引出对边疆的遐想,暗示了战争的远征与艰苦。接着“望高秋、毡庐四野,绣旗明灭”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边塞秋景图,毡庐与绣旗在风中飘扬,既展现了边疆的风貌,也预示着战争的烽火即将燃起。
“摇动星河三峡影,坏垒乌头如雪”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战场的景象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星河、三峡、乌头(古代兵器)等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残酷的战争画面。听“一阵、呜呜咽咽”的号角声,仿佛能听到将士们的悲壮与哀伤,与“马上谁携葡萄酒,伴将军、醉卧沙场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战士们在生死边缘的豪情与无奈。
“冰堕指,泪流血”直接描绘了战场上的残酷,手指被冻伤,泪水与鲜血交融,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惨烈。接下来“男儿到此肝肠裂”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战士们面对生死抉择时的痛苦与决绝。
“拥残镫、吴钩笑看,梦魂飞越”则通过战士们在战后的片刻宁静中,回忆与憧憬,展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向往自由的渴望。日暮时分,“金微移营去,白羽千军催发”,军队在夕阳下移动,准备再次出发,预示着战争的循环与无尽。
最后“更几点、遥天鸿没。驻马蓬莱传烽小,正咸阳、桥上人初别。清夜起,唾壶缺”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烽火渐熄,人们在夜晚的寂静中告别,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然而,战争的创伤与记忆却如同缺损的唾壶,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美,以及士兵们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和平的渴望,是清代末年对边疆战争深刻思考的艺术作品。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
无荣无辱无咎。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旁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捲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赖天助。
铲除昆崙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