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
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
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
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
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
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
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
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
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
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意境辽阔。开篇“天地唯一气, 用之自偏颇”直接点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感悟。紧接着,“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则表明了不同身份、境遇的人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差异,从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一句中,“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之人,他们的心思更为深远,而“桂枝”常用以比喻才华或清高,此处则暗示了君子的忧虑更加深切。
诗中下片“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描绘出季节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感慨。“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则通过比喻的手法,赞美了某人(或许是崔寅亮)的纯洁高尚之品格以及其文辞的清丽流畅。
“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这一联,借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表达了一种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情怀。而“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则是对离别之人的勉励和对故土的眷恋。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的情操,这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诗以寄托”思想的体现。
露颗添花色,月彩投窗隙。春思如中酒,恨无力。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云散无踪迹。罗帐熏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约腕金环重,宜装饰。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不似寻常忆。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