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澜洲上望,蜃气雨中多。
潮起三门海,风翻十丈波。
盐田朝放水,沙潬晚收禾。
鱼米兹焉贱,时时鼓棹过。
合澜洲上望,蜃气雨中多。
潮起三门海,风翻十丈波。
盐田朝放水,沙潬晚收禾。
鱼米兹焉贱,时时鼓棹过。
这首诗描绘了合澜洲的自然景观与生活风貌,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景象。
首句“合澜洲上望,蜃气雨中多”,开篇即以合澜洲为背景,通过“望”字引出对洲上景象的观察。蜃气,即海市蜃楼之气,在雨中显得尤为神秘而多变,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潮起三门海,风翻十丈波”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合澜洲的壮丽景象。三门海,可能是指特定的海域或水道,潮起时波涛汹涌,风翻起的波浪高达十丈,形象地描绘了海面的动态美。
“盐田朝放水,沙潬晚收禾”则转向对当地农业活动的描写。盐田在清晨放水,意味着开始一天的劳作;傍晚时分,农民们在沙潬(可能是指沙地或滩涂)上收获作物,展现了一幅农忙的生动画面。
最后,“鱼米兹焉贱,时时鼓棹过”点出了合澜洲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农产品,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这里的“鱼米贱”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了物产丰富,生活富足。同时,“鼓棹过”生动描绘了渔民们划船穿梭于水域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合澜洲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活,既有壮美的海景,又有勤劳朴实的人民生活,是一幅生动的地域风情画卷。
龙峰峰下俯江流,上有元龙百尺楼。
叠嶂远从巴树拥,巨涛平蹙楚天浮。
芳村花柳春风遍,晚岁桑麻暮雨收。
汀鸟下时云片片,渚鳞行处水悠悠。
樵歌出径遥通谷,钓舸回溪却系洲。
或有幽人来问字,更无豪客为停舟。
陶园未涉先成趣,苏酒多藏不待谋。
达士岂知名教乐,大官终有庙廊忧。
百年天地容吾老,千里江山忆此游。
忽省故园迷处所,鉴湖东畔瀼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