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
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竟开便门。
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
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竟开便门。
此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反讽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官场现象相对照,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现象的不满与讽刺。
上联“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中,“捷径”一词本意为快速到达目的地的途径,此处暗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或成功的路径。然而,诗人却指出真正的捷径并不在终南山,而是比喻那些看似艰难却充满美景的道路,即自然界的河流。这里的“河水洋洋”描绘了河水奔腾不息、广阔无垠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宽广,同时也暗示了通过正当努力和坚持所获得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捷径。
下联“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竟开便门”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吏部在中国古代指的是管理官员选拔和任用的部门,这里借以比喻官场中的权力机构。诗人提出疑问:“补缺”(即填补职位空缺)是否真的需要依赖官僚体系?接着,通过“睢工衮衮”(形容官场中官员众多,忙碌而繁杂)和“竟开便门”(意为竟然开辟了方便之门),讽刺了官场中为了个人利益而滋生的不正之风,以及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职位的现象。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刻揭示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反思。
金液还丹诀,无中养就儿。
别无他术,只要神水入华池。
采取天真铅汞,片晌自然交媾,一点紫金脂。
十月周天火,玉鼎产琼芝。你休痴,今说破,莫生疑。
乾坤运用,大都不过坎和离。
石里缘何怀玉,因甚珠藏蚌腹,借此显天机。
何况妙中妙,未易与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