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好景定昆池,散诞天涯却误期。
溱洧漫搴芳杜晚,雒滨须泛羽觞迟。
右军此会仍堪记,白傅重游共阿谁。
故事褉堂看赐柳,年来无复侍臣知。
春风好景定昆池,散诞天涯却误期。
溱洧漫搴芳杜晚,雒滨须泛羽觞迟。
右军此会仍堪记,白傅重游共阿谁。
故事褉堂看赐柳,年来无复侍臣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上巳节在鸳湖举行禊饮活动的追忆与感慨。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到水边洗濯祓除,以祈求去除不祥和疾病。
首联“春风好景定昆池,散诞天涯却误期”,诗人以春风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天涯散漫时错过了上巳节的遗憾。这里的“定昆池”可能是指确定在昆池(即昆明池)举行活动,但诗人却未能如愿参加,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
颔联“溱洧漫搴芳杜晚,雒滨须泛羽觞迟”,进一步描述了上巳节的传统习俗。溱洧是古代的两条河流,人们在这些地方采摘鲜花,而雒滨则是指洛水边,人们会在那里泛舟饮酒。诗人在这里感叹时光流逝,美好的节日稍纵即逝,表达了对传统节日氛围的怀念。
颈联“右军此会仍堪记,白傅重游共阿谁”,提到了两位历史上的文人——王羲之(右军)和白居易(白傅)。王羲之曾有著名的兰亭集会,而白居易也曾在洛水边举办过类似的活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些文人雅集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这样的聚会是否还能有人继续举办?
尾联“故事褉堂看赐柳,年来无复侍臣知”,诗人回顾了过去在褉堂(禊饮的场所)观赏皇帝赐予的柳树的情景,而现在,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不再为人所知或重视。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衰落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追忆上巳节的传统习俗和历史文人的雅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黄蜡青沙未破封,已知双井社前烘。
一丘风味极不浅,万顷烟波兴不穷。
东晋书斋颓压后,西湖山色有无中。
危栏杰阁明人眼,独觉登临欠此公。
斯文久寂寞,谁应擅雕龙。
万事问伯始,今复得此公。
涛澜翻笔舌,锦绣蟠心胸。
平时吐佳句,逸气如长虹。
制策收俊异,行当推选锋。
元龙湖海士,江夏无双童。
词彩俱秀出,春葩发青红。
铿锵排律吕,纯音玉琤琮。
草木吾臭味,坐隔神螺峰。
遥闻玉荆产,长松想清风。
安得奋馀勇,提戈噪其中。
且愿试音响,径须撞巨钟。
大梁初见公,万卷不离目。
五年再见之,万卷已在腹。
字体画沙新,诗篇翻水速。
闭门谁与娱,翛然数椽屋。
白头扬子云,久合居天禄。
谁令佐山州,路远车脱辐。
近闻皇华使,漕米出深谷。
有能推挽公,可敌千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