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
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
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
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时间设定在八月平时,地点是花萼楼。诗人通过“万方同乐奏千秋”一句,传达了集体的喜悦和庆祝气氛,让人感受到一种共享欢乐的节日情怀。
“倾城人看长竿出”,这里的“倾城人”形象生动地表明观众数量之多,几乎要把城市倾斜过来。"长竿"通常指的是高耸的旗竿或舞龙舞狮用的竹竿,这里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者表演工具。从“出”字可以感受到一种期待和即将展开的戏剧性。
最后两句,“一伎初成赵解愁”,这里的“伎”通“技”,意为技艺或技能,"初成"意味着刚刚完成或者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赵解愁"中的“赵”可能是指某位艺术家,而“解愁”则表达了通过艺术、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忧愁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节庆活动的热爱和参与度,还透露出艺术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