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午客中三首·其一》
《重午客中三首·其一》全文
元 / 袁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

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

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易的《重午客中三首(其一)》,在端午节客居他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首句“往恨湘累远”,开篇即点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虽时间久远,但情感依旧深厚。接着“他乡楚俗同”一句,指出尽管身处异乡,但端午节的习俗与故乡并无二致,这种共通的文化背景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

“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无论是流传下来的祭祀活动,还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事迹,都让人感受到屈原精神的永恒与伟大。这里既有对屈原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这两句描绘了端午节的自然景观,绿竹与红榴花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竹叶和榴花在这里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最后,“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客居他乡的生活,认为即使身处异乡,人生的道路也不会就此终结。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我激励,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和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袁易
朝代:元

(1262—1306)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猜你喜欢

和舍弟题书堂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

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

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0)

五言六首·其三

好去春山路,骑驴罨画中。

徜徉紫芝客,憔悴鹿皮翁。

得酒宁辞醉,逢人莫语穷。

乾坤皆古意,人自不相同。

(0)

渔家傲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

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

(0)

虞美人·其一赋牡丹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剪春云细。玉笙凉夜隔帘吹。

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娉娉袅袅教谁惜。

空压纱巾侧。沈香亭北又青苔。

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0)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三十四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

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0)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