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世臣先生挽诗》
《刘世臣先生挽诗》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策第仍为邑,于公未足论。

眼中无佛国,户外即韩门。

道大功非细,人亡德则存。

西风寄双泪,吹到秀峰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shìchénxiānshēngwǎnshī
sòng / yángwàn

réngwèigōngwèilùn

yǎnzhōngguówàihánmén

dàogōngfēirénwángcún

fēngshuānglèichuīdàoxiùfēngyuán

翻译
他的官职仍然只是个小城邑,于公的成就还不足以相提并论。
在他的眼中没有佛国般的理想境界,门外就是现实中的韩姓人家。
修行的道路虽然广大,但每一步的功绩并非微小,人的品德若失去,留存的也只是空名。
秋风吹过,带走了两行泪水,飘向秀美的峰峦原野。
注释
策第:官职。
仍:仍然。
为:是。
邑:小城邑。
于公:指某位名叫于公的人物。
未足论:不足以相提并论。
眼中:在心中。
无:没有。
佛国:理想中的极乐世界。
户外:门外。
即:就是。
韩门:韩姓人家。
道大:道路广大。
功非细:功绩不小。
人亡:人去世后。
德则存:美德却留存。
西风:秋风。
寄:寄托。
双泪:两行泪水。
秀峰原:秀美的峰峦原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通过对亡友刘世臣的悼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和对德行高尚者的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策第仍为邑”表现了诗人对于故乡或旧地依然如昔日般存在的感慨,暗示着时间流逝,但记忆却历久弥新。“于公未足论”则表达了对已去之人的怀念和不舍。

“眼中无佛国”一句,借用佛教的概念,说明在诗人心中,那个朋友如同净土一般纯洁高远,不可触及。紧接着的“户外即韩门”,则是通过具体景象,描绘出诗人与亡友共处时的情境,如今却只能在门前回忆。

“道大功非细”一句,表明伟大的成就和努力不在于琐碎之事,而是在于深远的影响和精神上的传承。接着的“人亡德则存”,则是说尽管人去世了,但他的美德和精神却永存。

最后两句,“西风寄双泪,吹到秀峰原”通过自然景象——西风,将诗人的悲伤之情寄托出去,至远方的山野间。这里的“双泪”代表对朋友深切的哀思,而“秀峰原”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故乡和亡友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永恒怀念,以及对精神遗产的传承。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以深沉的情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小游仙·其三

万树仙桃结实稠,园中金锁付予收。

昨宵阿母殷勤属,莫遣东方得再偷。

(0)

和外见赠原韵·其四

无端风雨小窗前,料峭轻寒著半肩。

远路分携惟有泪,深宵慢忆若为怜。

晴芳古道无边绿,璧月中天一样圆。

闽海路遥飞不到,承欢犹是忆前年。

(0)

咏雪

呵冻咏飞花,推敲何太苦。

不及谢庭人,一语留千古。

(0)

夏日听道初两儿读书

翛然花木荫茅庵,一炷炉烟经半函。

閒向窗前课儿女,微风晴日诵《周南》。

(0)

春暮

湿烟漠漠绣帘低,寒怯酴醾梦欲迷。

风雨渐多春渐老,满城浓翠乳莺啼。

(0)

春寒

春光寂寂思依依,深院无人昼掩扉。

病质吟花红亦瘦,疏帘引草绿争肥。

缘悭骨肉辜乡梦,愁老年华傍翠微。

酥雨连朝寒不耐,晚来催我更添衣。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