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几载剧波翻,去住优游僧自閒。
已熟机缘到真际,久将生死断人寰。
沙明寒水月窥涧,露湿晓烟秋在山。
一佛镜中那是别,孤云不离乱峰间。
兵戈几载剧波翻,去住优游僧自閒。
已熟机缘到真际,久将生死断人寰。
沙明寒水月窥涧,露湿晓烟秋在山。
一佛镜中那是别,孤云不离乱峰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寻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坚定信念。
"兵戈几载剧波翻"一句,直接勾勒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战争连年,让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紧接着"去住优游僧自閒"则是诗人表达了僧人超脱世俗纷争,不为外界所动摇,保持内心宁静。
"已熟机缘到真际,久将生死断人寰"这两句,表明僧人已经深刻理解了佛法的真谛,对待命运和死亡有了一种超脱的态度。"沙明寒水月窥涧"、"露湿晓烟秋在山"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僧人的生活环境与心境。
最后两句"一佛镜中那是别,孤云不离乱峰间",诗人借用佛教中的镜喻,比喻自己内心世界如同明镜一般清澈,不受外界干扰。同时,通过"孤云不离乱峰间"表达了僧人的精神追求与世俗隔绝的生活状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生命态度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初官金台边,日长颇閒暇。
细赓饮酒诗,喜无俗子驾。
云轻月缓梳,竹少花相亚。
官塘颇尘嚣,数间名传舍。
吾身聊自适,阅世如啖蔗。
春初汎舟回,晴溪山影射。
苍苔护鱼池,粉墙旁花架。
东风知人情,游丝从空下。
历览佳有馀,顷刻在所化。
杜门观我心,陶冶有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