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噶楚,居金山。二十馀万众,虎视一何眈眈。
帝命上公冯,统兵出全燕。
天威所震慑,敌骑不敢驰,敌弓不敢弯。
二十馀万众,一时赴长安。
摐金伐鼓壮士欢,筑三受降玉门关。
纳噶楚,居金山。二十馀万众,虎视一何眈眈。
帝命上公冯,统兵出全燕。
天威所震慑,敌骑不敢驰,敌弓不敢弯。
二十馀万众,一时赴长安。
摐金伐鼓壮士欢,筑三受降玉门关。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胜利的豪情。诗人胡应麟以“拟大明铙歌曲”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军队在面对敌军时的英勇姿态与最终的胜利景象。
首先,“纳噶楚,居金山。二十馀万众,虎视一何眈眈。”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敌军的强大与气势,仿佛猛虎般虎视眈眈,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接着,“帝命上公冯,统兵出全燕。天威所震慑,敌骑不敢驰,敌弓不敢弯。”这一段描述了皇帝派遣高级将领冯公率领大军出征,面对如此强大的兵力,敌军的骑兵不敢快速奔驰,弓箭手也不敢轻易射箭,充分展现了我军的威严与战斗力。
然后,“二十馀万众,一时赴长安。”这句话简洁有力,表现了大军迅速集结并直奔长安的场景,体现了军队的高效与决心。
最后,“摐金伐鼓壮士欢,筑三受降玉门关。”这句诗描绘了军队在行进中的壮观场面,金鼓齐鸣,士兵们欢腾雀跃,预示着胜利即将到来。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结束后,将会有和平的象征——“筑三受降玉门关”,意味着敌方将被降服,和平之门将开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胡应麟以诗歌的形式,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