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半夜动钟时,露结琼花碧瓦滋。
天上曾闻青女降,人间应讶玉簪遗。
扶桑曙色偏相妒,太华秋容宛更疑。
晴倚画栏相对久,凄凄应恨晓风吹。
丰山半夜动钟时,露结琼花碧瓦滋。
天上曾闻青女降,人间应讶玉簪遗。
扶桑曙色偏相妒,太华秋容宛更疑。
晴倚画栏相对久,凄凄应恨晓风吹。
这首《霜花》由明代诗人郭廙所作,通过对霜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丰山半夜动钟时”,以丰山为背景,描绘了深夜钟声响起的宁静氛围,为霜花的出现铺设了静谧的舞台。接着,“露结琼花碧瓦滋”一句,将霜花比作琼花,形象地展示了霜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特点,同时通过“碧瓦滋”这一细节,暗示了霜花在碧绿瓦片上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天上曾闻青女降,人间应讶玉簪遗。”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青女形象,象征霜花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霜花突然出现的惊讶之情,仿佛是遗落人间的玉簪,令人赞叹不已。
“扶桑曙色偏相妒,太华秋容宛更疑。”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霜花的美丽,将其与太阳和华山的秋色相比较,表现出霜花不仅在白天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夜晚也同样光彩夺目,甚至让太阳和华山都为之倾倒,产生了嫉妒之心。
最后,“晴倚画栏相对久,凄凄应恨晓风吹。”描绘了人们在晴朗的早晨,倚靠画栏欣赏霜花的情景,表达了对霜花短暂存在的感慨,以及对晨风可能吹散霜花的忧虑,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霜花的美丽与短暂,以及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问讯东郊,尺五城阴,名园乍开。
甚药栏绕处,未移湘竹,花源寻后,不数江梅。
一种风流,先春占了,社酒旗边红杏媒。
丝丝里,见亭亭楼榭,曲曲池台。
此中肯放徘徊,便随意逍遥石径苔。
看拖条筇杖,玉阶催去,穿双笱屐,瑶圃才回。
多少骚人,孙弘座上,吟尽江豪吐凤才。
飞绵好,待夔龙携手,捲过尘埃。
人生失意寻常耳,那得全无漂泊。
习静缘悭,买山赀少,孤负江南丘壑。
乱愁抛却,将客里闲身,画中安着。
琴意诗情,低回犹可慰萧索。及时聊且行乐。
看鱼龙舞罢,海天空阔。
须鬓苍苍,江山浩浩,容易蹉跎芒屩。
考槃何处,我亦似匏瓜,偶然悬缚。
听到松风,便消魂林薄。
方丈蓬莱里。有神仙、大都皆是,贤人君子。
五利文成荒诞者,鬼伯岂容方士。
翁立命、居仁由义,生气无亏生理足。
喜欢心、便可长生矣。不死药、妄言耳。
石棱秋露先生履,拍洪厓此都真有,洞天福地。
好饮耽诗还结客,一笑黄金泥滓。
嶭包产、让之予季,孝友在躬天与寿,抱遗经、付尔趋庭鲤。
道书箓、可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