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二》
《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二》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朝倾盖更倾心,颇畏人惊语太深。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0)
翻译
初次相见便深深倾心,怕别人听见我们的交谈太深入。
宁可你在陶渊明的居所频繁送酒,也不愿在静谧的屋子里听到你的琴声。
你如今要加入杰出之人的行列,我又能说什么来寄托对你的信任呢?
春天已逝,杜鹃鸟啼叫着花落,只剩下风雨声在山林中回荡。
注释
一朝:初次。
倾盖:初次相见。
更倾心:深深倾心。
颇畏:有些害怕。
人惊:别人惊讶。
语太深:交谈太深入。
乍可:宁可。
陶庐:陶渊明的居所(隐士生活)。
烦送酒:频繁送酒。
偃室:静谧的屋子。
鸣琴:弹琴。
君今:你如今。
班群玉:加入杰出人物的行列(比喻高人之列)。
托断金:寄托信任(比喻极珍贵的信任)。
啼鴂:杜鹃鸟。
飞花:花落。
春又了:春天结束。
萧萧风雨:风雨声。
卧山林:在山林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一朝倾盖更倾心”这一句表明诗人在短时间内心情变化之大,如同倾盆大雨般地倾泻出心中的感情。"颇畏人惊语太深"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别离的话语虽然浅尝辄止,但每一句话都触动心弦,感到言语过于沉重。

“乍可陶庐烦送酒”中,“乍可”表达了一种偶尔、难得的机会,而“陶庐烦送酒”则是说在朋友即将离别之际,诗人只能通过送上一杯酒来表达自己的不舍和烦恼。

"难堪偃室傍鸣琴"这一句中,“难堪”意味着难以忍受,而“偃室傍鸣琴”则是说在朋友离去的空寂里,偶尔拨弄琴弦的声音,更增加了诗人的哀伤。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珍贵情谊的比喻,将友情比作 班珠和断金,都是难以寻觅的宝贵之物。

最后,“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则是说春天即将过去,而风雨中的山林更增添了一种萧瑟、寂寞的氛围,强化了离别时的凄凉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柳湖感物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0)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0)

上元前雪三绝句·其二

闭门不问门前事,灯火薰天自不知。

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0)

赠杨耆,并引

孤村微雨送秋凉,逆旅愁人怨夜长。

不寐相看惟枥马,悲歌互答有寒螀。

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

劝尔一杯聊复睡,人间贫富海茫茫。

(0)

临安三绝·其二锦溪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贤。

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0)

句·其一

起家红蓼岸,传世绿蓑衣。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