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倾盖更倾心,颇畏人惊语太深。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一朝倾盖更倾心,颇畏人惊语太深。
乍可陶庐烦送酒,难堪偃室傍鸣琴。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
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一朝倾盖更倾心”这一句表明诗人在短时间内心情变化之大,如同倾盆大雨般地倾泻出心中的感情。"颇畏人惊语太深"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别离的话语虽然浅尝辄止,但每一句话都触动心弦,感到言语过于沉重。
“乍可陶庐烦送酒”中,“乍可”表达了一种偶尔、难得的机会,而“陶庐烦送酒”则是说在朋友即将离别之际,诗人只能通过送上一杯酒来表达自己的不舍和烦恼。
"难堪偃室傍鸣琴"这一句中,“难堪”意味着难以忍受,而“偃室傍鸣琴”则是说在朋友离去的空寂里,偶尔拨弄琴弦的声音,更增加了诗人的哀伤。
"君今此去班群玉,我亦何言托断金"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珍贵情谊的比喻,将友情比作 班珠和断金,都是难以寻觅的宝贵之物。
最后,“啼鴂飞花春又了,萧萧风雨卧山林”则是说春天即将过去,而风雨中的山林更增添了一种萧瑟、寂寞的氛围,强化了离别时的凄凉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