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诗人以道人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修炼画面。首句“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展现了道人在清晨鸡鸣时分起身打坐,修炼内丹的情景,体现了道教的修行方式。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形象地描述了修炼过程中的意象,暗示着精神之水滋养身心,如同茯苓滋养松树般。
诗人进一步强调修炼的持久与从容,“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意指即使岁月流逝,也能感受到修炼带来的益处。他提醒自己慢慢进行,“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表示修炼需要耐心和恒心,遵循自然法则。
诗中提到“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暗指外界的动荡与对比,而诗人选择坚守内心,回归简朴生活,“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他嘲笑那些追求世俗名利的人,表达出对真我追求的执着,“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最后两句“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诗人不愿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即使面对世俗的诱惑。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苏辙对于个人修行与世俗生活的独特见解。
世俗恶鸦鸣,每以为不祥。
或称亦报吉,两说皆渺茫。
祸福人自致,物岂预度量。
君子循善道,自然天降康。
万一遭不虞,有命莫可攘。
小人悖理义,鬼神罚百殃。
侥倖或安宁,气数乖其常。
泛观未定天,倒置如未臧。
事久天者定,曾何爽毫芒。
飞鸦启长啄,适意自徜徉。
默坐澄万虑,聒耳庸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