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扶汉鼎赖元勋,泰道宏开万象新。
声暨南郊方慕义,恩渐东海悉来臣。
凯书已奏三边捷,庙算全消万里尘。
坐致太平今日事,中兴宝运喜环循。
力扶汉鼎赖元勋,泰道宏开万象新。
声暨南郊方慕义,恩渐东海悉来臣。
凯书已奏三边捷,庙算全消万里尘。
坐致太平今日事,中兴宝运喜环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凯旋回国的盛况,充满了对国家安泰和君主英明的赞美之情。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采用了典型五言绝句的形式,每行五个字,共计四句话,遵循了中国古诗词强调平衡与对称的一般规则。
开篇“力扶汉鼎赖元勋”一句,意在赞扬将军的英勇与功绩,将其比作历史上力挽狂澜之英雄,以此彰显其不凡之处。紧接着,“泰道宏开万象新”则表达了国家大道昌盛、事物更新的美好景象,寓意着一个时代的变革与进步。
中间两句“声暨南郊方慕义,恩渐东海悉来臣”继续赞颂将军功绩之广泛及于疆土之远,甚至声名远播至海外,使得边疆安定、四海归心。这里的“南郊”与“东海”构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感,形象地展现了国家的辽阔疆域和将军影响力的深远。
末两句则是对整个凯旋过程的总结,“凯书已奏三边捷,庙算全消万里尘”表明战事已经告捷,将军凯旋之状已经上报天子,而国家的忧虑也随之烟消云散。最后,“坐致太平今日事,中兴宝运喜环循”,则直接点出了“太平”的美好状态,以及这种和平与繁荣的延续,是一段佳话。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辽阔,以将军凯旋为契机,抒写了国家安泰与君主英明的主题。通过对比和对称的手法,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象征,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幅盛世太平图景,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理想化的政治与社会状态。
江南风雨馀几信,有底淮南春事迟。
凭君料理玉妃面,快作酒红生晕时。
犹记臣之少。兴狂时、过陈遵饮,对孙登啸。
岁晚登临多感慨,但觉齐山诗妙。
任蓉月、柳风吹照。
金印不来丹飞去,拟神仙、富贵都差了。
空铸错,与人笑。九年前拜悬车表。
试回看、柴桑菊老,玄都花少。
周也曾言殇子寿,佛以白头为夭。
末后句、岩头曾道。
头似秃鹙巾裹懒,最不宜蝉冕宜僧帽。
杯中物,直须釂。
我梦见君,戴飞霞冠,著宫锦袍。
与牧之高会,齐山诗酒,谪仙同载,采石风涛。
万卷星罗,千篇电扫,肯学穷儿事楚骚。
掀髯啸,有鱼龙鼓舞,狐兔悲嗥。英雄埋没蓬蒿。
谁摸索当年刘与曹。
叹事机易失,功名难偶,诛茅西崦,种秫东皋。
栅有鸡豚,庭无羔雁,道是先生索价高。
人间窄,待相期海上,共摘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