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元宵节(即中国的传统上元节,十五日夜晚看花灯)景象。诗人通过对月色、鞋履、眉目、蛾雪和柳树妆束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节庆氛围。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这两句以优美的笔触描绘出新的一年里初升的月亮,它如同被钩勒出的洁白玉石一般纯净而动人。"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则是对女主角色的细致描写,她脚上穿着精巧的小鞋,眉头微蹙,流露出一丝忧虑或思索的情绪。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这两句则转向节日的热闹场景,诗人笔下的小虫子在雪花般细小的柳絮中穿梭,而灯火如同飞动的龙蛇,点缀其间,与火焰相互追逐。
最后,"争驼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表达了诗人对节日高潮时刻的怀念之情。诗中提及的“元宵三五”可能指的是元宵节的前后几天,而“不如初六”则表明诗人认为这几天虽然热闹,但都不及初六那一夜来得精彩、难忘。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诗人的深情。
俗间佳节自匆匆,老去悲秋又客中。
青嶂捲帘三面月,黄花吹鬓几丝风。
十年故国新栽柳,万里他乡旧转蓬。
谁与安排今夜梦,片帆飞到小篱东。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
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