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雁,飞来又几时。
有怀牵别绪,失约爽归期。
碧月悲帏梦,青灯旅夜诗。
寄书长不达,膝下十旬离。
扬子江头雁,飞来又几时。
有怀牵别绪,失约爽归期。
碧月悲帏梦,青灯旅夜诗。
寄书长不达,膝下十旬离。
这首诗《旅夜书怀》由清代诗人缪重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景物渲染,展现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联“扬子江头雁,飞来又几时”,以雁南飞的景象起笔,寓意着时光流逝,岁月如流。雁群的迁徙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颔联“有怀牵别绪,失约爽归期”,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心中充满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线,紧紧牵扯着他的心,让他难以忘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能遵守约定、按时归家的遗憾,这种遗憾加深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碧月悲帏梦,青灯旅夜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在夜晚,诗人只能依靠碧月的微光和青灯的昏黄照亮他的梦境和思绪。碧月的“悲”字,不仅指月色的凄凉,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而“旅夜诗”则表明了诗人借诗歌来排遣孤独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尾联“寄书长不达,膝下十旬离”,表达了诗人无法与家人沟通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寄出的书信往往不能送达,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最后,“膝下十旬离”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与家人分离的时间之长,以及这种分离给他带来的痛苦和思念。
整体而言,《旅夜书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与挣扎,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
剪綵为花,曾谱出、空中金屋。
翻花样、龙飞凤舞,碧梧修竹。
闭户再添今夜线,停针便换明朝粟。
到如今、袖手任长贫,真堪哭。春蚕茧,丝难续。
西山日,风和烛。笑浮生幻影,一场蕉鹿。
久病不求灵兔药,无聊再整残书牍。
腕生生、真觉笔如椽,教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