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道穷获麟,风雅泯无正。
蚩蚩六国主,虫豸力争竞。
函关向东启,四海一朝定。
铜柱绌燕谋,天奚爱秦政。
屈子放湘流,信陵罢称病。
伤哉郑国渠,延韩数年命。
当时天下士,宁蹈东海夐。
松柏与房陵,哀歌不堪听。
孔道穷获麟,风雅泯无正。
蚩蚩六国主,虫豸力争竞。
函关向东启,四海一朝定。
铜柱绌燕谋,天奚爱秦政。
屈子放湘流,信陵罢称病。
伤哉郑国渠,延韩数年命。
当时天下士,宁蹈东海夐。
松柏与房陵,哀歌不堪听。
这首诗《咏七国》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通过对战国时期七国纷争的历史回顾,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和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
首句“孔道穷获麟,风雅泯无正”以孔子周游列国、寻求礼乐之道的典故开篇,暗含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礼仪崩坏的批评。接着“蚩蚩六国主,虫豸力争竞”将六国君主比作争斗不休的虫豸,形象地描绘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函关向东启,四海一朝定”转折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铜柱绌燕谋,天奚爱秦政”则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铜柱象征着秦朝的铁腕统治,而“天奚爱秦政”则质疑上天为何偏爱秦朝的严苛政策。
“屈子放湘流,信陵罢称病”引用屈原被流放和信陵君装病退隐的典故,反映了对忠诚贤能之士遭贬黜的无奈与悲哀。“伤哉郑国渠,延韩数年命”提到郑国渠工程虽造福一方,却未能挽救韩国的命运,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努力在历史洪流中的局限性。
最后,“当时天下士,宁蹈东海夐”表达了对当时天下英才的敬仰,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他们也愿意为理想奋斗。“松柏与房陵,哀歌不堪听”以自然界的松柏和房陵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哀歌则是对历史悲剧的深沉叹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战国时期复杂历史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政治、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