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于忽操·其一》
《于忽操·其一》全文
宋 / 王令   形式: 琴操

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离娄之精,夜何有于明。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

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

前行险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犹来。

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

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0)
注释
于忽乎:忽然之间。
不可以为:无法被理解。
离娄:古代传说中的视力极佳之人。
精:视力。
瞽旷:古代失明的乐师。
聋者:失聪的人。
束王良之手:束缚驾车高手的手。
后车载之:让他坐在后车。
前行险以既覆:前方道路危险且已翻覆。
顾:然而。
能之安施:如何施展。
委墨绳以听人:任由他人操控墨绳。
班输:鲁班,古代著名的工匠。
翻译
忽然之间,它无法被理解,那又为何存在。
即使是视力极佳的离娄,在夜晚又能看见什么光明呢?
束缚了驾车高手王良的手,却让他坐在后车。
前方道路危险且已翻覆,但后方追赶者依然不放弃。
即使眼神渴望而内心惊恐,他还能如何施展呢?
任由他人操控墨绳指引,即使是巧匠鲁班又能做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于忽操》。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想。

"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这几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困惑。这里的“于忽”指的是突然或匆忙,“不可以为”意味着事情无法实现或者做不到,“其又奚为”则是在询问这样的状态为什么会发生。这一部分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突发变故时的迷茫和无力感。

"离娄之精,夜何有于明。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感知与理解。"离娄"指的是清晨的露水,而"精"则是指那些细小而且易逝的事物;"夜何有于明"意在表达即使是在夜晚,也有星光和月亮存在,暗示着即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明。"瞽旷之耳"形容的是天空辽阔的感觉,而"聋者亦有尔"则是说即便是耳朵失聪的人,也能感受到周围的声音。这两句诗强调了自然界中微小声音和细微光芒的存在,即使在看似沉寂或不易察觉的情况下。

"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前行险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犹来"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英雄王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和无奈。这里的“束王良之手”是指束缚住王良的手,以此比喻被命运所束缚;“后车载之”则是在说即便是英雄也要随着时代的车轮前进。"前行险以既覆兮"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失败,"后逐逐其犹来"则是在描述尽管如此,时间依然在不断流逝,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个人而停止。

"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与对未来的一种期待。"目盼"形容的是眼睛睁得很大,而"心骇"则是在说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顾其能之安施”表达了即便如此,仍要寻找内心的平静。这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的一种自我调适。"委墨绳以听人兮"则是在用古代测量工具比喻自己在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虽班输亦奚以为"表达了即便接受了很多的教诲和批评,也不能完全确定这些都是对的。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沉思与自省。

作者介绍
王令

王令
朝代:宋   生辰:1032~1059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你喜欢

驻赵北口行宫即事

跋马雄县南,须臾长堤莅。

行宫知已近,烟柳柔条肄。

于迈指江南,江南消息递。

渔村与蟹舍,近远坡陀寄。

积雪冰铺仍,新水春生未。

野老捧木盘,一双冰鲤置。

还鲤命赉之,嘉此献芹意。

(0)

戏题陆治瓶花

红海棠依白水仙,陈思王晤李青莲。

如何洛浦频背面,似与杨家未惬然。

(0)

清绮书屋

一株老松当牖盘,奇形翠色傲岁寒。

书屋虽然号清绮,了知元李不如韩。

(0)

悦霁亭

辍翳澄氛顷刻间,碧天如洗倚青山。

恰宜悦霁亭中坐,数日愁消片晌閒。

(0)

弄珠室

水轩临平湖,湖中泉喷珠。

其数乃无万,忽有忽复无。

颗颗皆圆融,朗朗绝觊觎。

信摩尼真宝,不藉鲛人输。

照乘彼小哉,如意如是夫。

(0)

再题雨香馆

沈水都梁尚待薰,雨香总不藉人勤。

更看饼饵资谁力,吾岂聊为想像云。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