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
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
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
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薮。
云深险径黑,石乱湍水吼。
寻源行渐远,茅屋剪如帚。
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
叟云司马迁,学道此居久。
屋东大磐石,棋画今尚有。
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
因悲百年内,汲汲成白首。
仙人固难值,隐者亦可偶。
追惟恍如梦,欲画无好手。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
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
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
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薮。
云深险径黑,石乱湍水吼。
寻源行渐远,茅屋剪如帚。
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
叟云司马迁,学道此居久。
屋东大磐石,棋画今尚有。
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
因悲百年内,汲汲成白首。
仙人固难值,隐者亦可偶。
追惟恍如梦,欲画无好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夔的《昔游诗十五首(其十五)》,描绘了作者在衡山的一次游历。诗中,作者与一位山中的白衣老者相遇,一同品酒交谈。老者居住在山洞口附近,热情地邀请作者进入深林之中,沿途山路险峻,水流湍急。他们来到一处茅屋,屋内简陋但有古木清泉相伴,老者自述是司马迁的后裔,于此修行已久。
诗人感叹时光匆匆,人生短暂,即使寻访仙人或隐士也难以长久。最后,他回忆这次经历如同梦境,遗憾未能将这美景以画笔记录,表达了对技艺高超画家的向往。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流露出对世事无常和艺术追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