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秋水出芙蓉,造物何言与用工?
风雅遗音自鸣凤,齐梁馀习尽雕虫。
性情敦厚思方到,句法雍容律始同。
沈宋后来俱作者,几何人辨四声中?
天然秋水出芙蓉,造物何言与用工?
风雅遗音自鸣凤,齐梁馀习尽雕虫。
性情敦厚思方到,句法雍容律始同。
沈宋后来俱作者,几何人辨四声中?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与金冕言诗》,通过对秋天芙蓉出水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见解。首句“天然秋水出芙蓉”以芙蓉比喻诗才的自然流露,赞美了诗歌创作的天成之美。接着,“造物何言与用工?”质疑了外在技巧和刻意雕琢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暗示真正的艺术源自内心深处。
“风雅遗音自鸣凤,齐梁馀习尽雕虫”一句,将高雅的诗歌风格比作凤凰之鸣,批评了齐梁时期过分追求形式华丽的文风,认为那不过是雕虫小技。诗人强调了诗歌应有真情实感和内在韵律,而非仅仅依赖于技巧。
“性情敦厚思方到,句法雍容律始同”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主张,即诗歌应以淳朴真挚的情感和从容不迫的句法来打动人心,遵循自然和谐的韵律。
最后两句,“沈宋后来俱作者,几何人辨四声中?”提到了唐代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都是讲究音韵的大家,诗人借此询问有多少人能在创作中真正理解和运用四声(平上去入),表达了对诗歌格律严谨性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诗歌创作理念的探讨,也是对当时文风的批评,体现了张昱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牂牁之江千里来,羚羊峡口一线开。
长波鼓荡气不泄,沙边吼怒成风雷。
五月六月西潦至,端州古城昼常闭。
即今水落洲渚高,急流尚作奔扬势。
谁飞杰构临江隈,下有孤石名嵩台。
崇基峥嵘山岳立,古榕诘屈蛟螭回。
百道文窗浮木末,四楼角立何轩豁。
曲阁周流复道长,高廊四注空阶阔。
犹忆登楼发尚髫,楼前亲见海龙朝。
万乘旌旗屯北郭,千官车马聚寒潮。
二十年来重系舸,泪滴阑干独愁我。
白云飞尽苍梧深,满目寒山日西堕。
昏发杨柳沙,晓渡芦花港。
红日光杲杲,江枫露犹响。
云歛山势遥,潦积水面广。
秋风复西来,寒潮不能上。
沙汀白浩浩,鸿雁飞两两。
疏树相蔽亏,连岩互阴朗。
缅渺芦中人,兰桡竞来往。
安静道自存,沿泗理非枉。
复闻沧浪歌,悠然契心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