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隐玄峰,真神韬云采。
玄唱非无期,妙应自有待。
岂期虚空寂,至韵故常在。
携襟登羽宫,同宴广寒里。
借问朋人谁,所存唯玉子。
灵人隐玄峰,真神韬云采。
玄唱非无期,妙应自有待。
岂期虚空寂,至韵故常在。
携襟登羽宫,同宴广寒里。
借问朋人谁,所存唯玉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诗人以“灵人”、“真神”开篇,隐喻着高洁的仙人与神祇,他们隐身于神秘的玄峰之中,藏匿于云雾之间,暗示着一种远离尘世的超然境界。接着,“玄唱非无期,妙应自有待”,表达了这些仙人与神祇虽隐而不失其存在,他们的歌声与妙应,虽不显于外,却自有其期待与回应,暗含着宇宙间万物相生相克、和谐共存的哲理。
“岂期虚空寂,至韵故常在。”这一句转折,指出尽管宇宙看似寂静,但其中蕴含的至高韵律却永恒存在,强调了自然界的内在秩序与和谐。这种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心。
“携襟登羽宫,同宴广寒里。”诗人想象自己与同伴一同前往羽化的宫殿,共享广寒宫中的盛宴,这既是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借问朋人谁,所存唯玉子。”最后两句以疑问的形式结束,询问同行者是谁,但答案却指向了“玉子”,即纯洁无瑕之人。这不仅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推崇,也暗示了诗人与志同道合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纯洁友谊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宇宙和谐秩序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