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空岩养病身,衲衣无复惹红尘。
故山久已荆榛遍,谁料桃源却在秦。
天与空岩养病身,衲衣无复惹红尘。
故山久已荆榛遍,谁料桃源却在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离尘嚣,隐居于山林之间的生活状态。首句“天与空岩养病身”点明了诗人选择山中空岩作为栖息之所,以自然之气疗愈身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衲衣无复惹红尘”一句,通过描述僧人朴素的衣着,暗示他已脱离世俗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净化。
后两句“故山久已荆榛遍,谁料桃源却在秦”则运用了典故,将诗人所在的山林比作世外桃源,虽然故土荒芜,但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之地。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与实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实现,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
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
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
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青龙冈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
冷巷闭门无客到,暖檐移榻向阳眠。
阶庭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
莫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