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
移来谢守岩前坐,疑是容成洞里仙。
茶灶烟遮松际鹤,丝桐声杂树头蝉。
明朝更践弥明约,句拟当年石鼎联。
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
移来谢守岩前坐,疑是容成洞里仙。
茶灶烟遮松际鹤,丝桐声杂树头蝉。
明朝更践弥明约,句拟当年石鼎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月夜的美丽。开篇“水满平川月满船”,水面上映着圆润的月亮,与船上的容量相得益彰,显现出一个丰盈而宁静的画面。“船轻撑入藕花边”则是诗人在这个美丽环境中漫游的景象,藕花边可能指的是水边或河岸旁,那里生长着优雅的藕花。
“移来谢守岩前坐”,这句话中透露出诗人的座位变换,他似乎是在一个有山石的自然环境中,可能是某个山谷之中。接下来的“疑是容成洞里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超验的感受,就像是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一样。
“茶灶烟遮松际鹤”,这里描述的是一个隐蔽而宁静的场所,可能是在山中某个寺庙或者茅屋,茶灶冒出的烟雾与高耸的松树相互缠绕,而远处则有鹤在飞翔或栖息。“丝桐声杂树头蝉”则是对声音层面的描写,丝桐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它的声音与树上的蝉鸣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生动的氛围。
“明朝更践弥明约”,这句话中有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某个约定的期待或准备。最后一句“句拟当年石鼎联”则是诗人在提及自己的创作,可能是在回忆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盛会,如同古代文人的联句游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体验,以及他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追求艺术纯粹境界的向往。
古人重傩疫,时俗事襘禳。
岁阳欲改律,舆鬼寖耀铓。
厉神乃恣肆,魃蜮并猖狂。
侲僮幸成列,巫觋陈禁方。
虎头眩金目,玄制炳赤裳。
桃弧驱灾沴,豆砾毙瘅刚。
八灵悉震慑,六合高褰张。
清宁信不害,动静维吾常。
世途颇险盭,人魅更跳梁。
狐鼠戴介帻,夔魖窃香囊。
煎熬到膏髓,击剥成疕疡。
乘风作国蠹,抵隙为民殃。
自从九鼎没,谁使百怪藏。
瘃寒服褅帛,饥窭食閒粮。
芦花敝汝体,橡栗馋吾肠。
地肤竟卷去,天孽俱彫伤。
神荼欲呀啖,蟠木蔓不长。
蒙倛强颜貌,枯竹无耿光。
圣言谓近戏,五祀徒惊惶。
惜哉六典废,述此时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