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笏春波浴翠凫,遥源萦缪接莱芜。
风光一带分齐鲁,支派千流汇港湖。
跸路乍看横螮蝀,舟鲛曾未守萑蒲。
行来文献邦知近,户有弦歌学有儒。
滑笏春波浴翠凫,遥源萦缪接莱芜。
风光一带分齐鲁,支派千流汇港湖。
跸路乍看横螮蝀,舟鲛曾未守萑蒲。
行来文献邦知近,户有弦歌学有儒。
此诗描绘了汶河两岸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首句“滑笏春波浴翠凫”以细腻之笔勾勒出春日汶河上,滑腻的水面上倒映着翠绿的野鸭,生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遥源萦缪接莱芜”则描绘了汶河源头蜿蜒曲折,最终与莱芜相连的壮丽景色。
“风光一带分齐鲁,支派千流汇港湖”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汶河的风光与历史背景相融合,暗示了汶河作为连接山东(齐鲁之地)的重要水道,其水流汇聚之处,不仅滋养了土地,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跸路乍看横螮蝀,舟鲛曾未守萑蒲”中,“跸路”指帝王出行的道路,“横螮蝀”比喻汶河上的桥梁,形象地描绘了汶河上桥梁的雄伟壮观。“舟鲛”可能是指汶河上的船只,“萑蒲”则是一种植物,此处或暗喻汶河两岸的繁荣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汶河在交通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行来文献邦知近,户有弦歌学有儒”表达了诗人对汶河流域文化繁荣的感慨。汶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条文化的长河,它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使得这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家家户户都传唱着诗歌,培养出了众多的学者和文化人才。
整首诗通过对汶河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清乾隆皇帝对汶河及其周边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地方治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汉守曾悬榻,家声复世纶。
赞廉推雅士,列郡重嘉宾。
昭代详刑谳,贤僚体圣仁。
裤襦怜故老,狴犴念冤人。
英干登时望,文华异等伦。
固宜膺宠渥,岂但活罢民。
江左名藩旧,风流佐幕新。
平反须有颂,刚决看如神。
郤鉴初荣养,黄香早缔姻。
锦还乡已昼,綵戏室俄春。
自补寻山屐,谁亲垫雨巾。
拊循恩易洽,煦妪俗当淳。
曲动《阳关》叠,樽移祖帐陈。
未能忘手握,何得更情亲。
羡尔丹霄贵,悲余白发贫。
尚期金鼎药,犹客素衣尘。
岩壑将幽赏,烟霞欲隐沦。
交游千古事,离别百年身。
楚泽寒多雁,吴波暖见鳞。
相思不相见,音问莫辞频。
《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元·宋无】汉守曾悬榻,家声复世纶。赞廉推雅士,列郡重嘉宾。昭代详刑谳,贤僚体圣仁。裤襦怜故老,狴犴念冤人。英干登时望,文华异等伦。固宜膺宠渥,岂但活罢民。江左名藩旧,风流佐幕新。平反须有颂,刚决看如神。郤鉴初荣养,黄香早缔姻。锦还乡已昼,綵戏室俄春。自补寻山屐,谁亲垫雨巾。拊循恩易洽,煦妪俗当淳。曲动《阳关》叠,樽移祖帐陈。未能忘手握,何得更情亲。羡尔丹霄贵,悲余白发贫。尚期金鼎药,犹客素衣尘。岩壑将幽赏,烟霞欲隐沦。交游千古事,离别百年身。楚泽寒多雁,吴波暖见鳞。相思不相见,音问莫辞频。
https://shici.929r.com/shici/h4VZKsdq.html
史君文彩汉相如,暂向明时绾左符。
为郡似家身似客,视民如子吏如奴。
鲁公金石光千古,吏部文章妙两都。
戴白垂髫相与语,如公治行向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