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文彩汉相如,暂向明时绾左符。
为郡似家身似客,视民如子吏如奴。
鲁公金石光千古,吏部文章妙两都。
戴白垂髫相与语,如公治行向来无。
史君文彩汉相如,暂向明时绾左符。
为郡似家身似客,视民如子吏如奴。
鲁公金石光千古,吏部文章妙两都。
戴白垂髫相与语,如公治行向来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儆所作,名为《送洪史君赴阙移节会府》。从文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史君的才能和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史君文彩汉相如,暂向明时绾左符。”两句以史君比拟古代著名的文学家相如和政治家萧何,通过“文彩”二字赞扬其文学才华非凡,同时,“绾左符”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为郡似家身似客,视民如子吏如奴。”史君治理地方之情怀被比喻成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百姓,对待下属却严格有序,就像是父母对孩子和主人的权威一样,这些形象化的语言突出了史君在公务上的仁厚与严明。
“鲁公金石光千古,吏部文章妙两都。”这两句赞美了史君的文学成就,将其比作鲁国古代的金石之光,流传千年,同时指出他在官府中的文章作品,既能表现其高超技艺,又能治理两地,这里的“两都”可能是指两个行政区域。
最后,“戴白垂髫相与语,如公治行向来无。”诗人以亲切的口吻,表达了对史君的敬意和对他治理能力的认同,通过老者头发花白的形象,以及“如公”二字,传递出一种时间的沉淀和对人物品质的高度肯定。
整首诗以赞美史君为主线索,将其个人的文学才华、政治才能以及人格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表达深情厚谊与高水平艺术性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