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淡无役,书签颇自娱。
不知天下事,且作古人徒。
岁月词章老,风尘志气孤。
名山如可托,蓑笠谢江湖。
城郭淡无役,书签颇自娱。
不知天下事,且作古人徒。
岁月词章老,风尘志气孤。
名山如可托,蓑笠谢江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书斋中沉浸于阅读与思考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首联“城郭淡无役,书签颇自娱”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这里的“淡无役”不仅指城市生活的平淡,更暗含诗人对官场束缚的解脱,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书签颇自娱”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要乐趣在于阅读,书签的使用不仅方便查阅,也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内心的充实。
颔联“不知天下事,且作古人徒”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他似乎对世间的纷扰不闻不问,选择以古代贤人为榜样,追求一种超越时代的理想生活。这里既有对古代文化的仰慕,也有对现代生活的逃避,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颈联“岁月词章老,风尘志气孤”则表达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以及在世俗中的孤独感。岁月的流逝让他的作品逐渐成熟,但同时也让他在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这种孤独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排斥,而是源于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理解。
尾联“名山如可托,蓑笠谢江湖”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他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寄托身心的地方,过上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名山”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高山,也可视为精神上的归宿。而“蓑笠谢江湖”,则意味着诗人愿意放弃世俗的荣华,选择一种更为简单、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秋雨新巳风日清,匆闻剥啄紫门声。
出逢麻衣老仙伯,身长七尺双瞳明。
平生学道几半世,一见洒洒心为倾。
大道无为返尔朴,自然有路通长生。
我今素发飒以白,宦途久矣思归耕。
吴兴山水况清绝,白云满岭堪怡情。
老仙何当从我去,小筑茅屋依峥嵘。
还丹已就蓬岛近,笑指尘海寻方平。
关吏晨启门,㒒夫戒首途。
祖道京城南,喜色动闉阇。
仕宦非徒荣,出处贵合义。
公今虽未耄,进退有馀地。
高蹈激流俗,清风耸朝廷。
增秩仍继禄,圣明优老成。
逍遥桑梓间,年高德弥邵。
红颜醉春酒,白发照晴昊。
两疏真勇决,四皓甘隐沦。
汉史不专美,古今凡几人。
青牛当南游,紫气巳先路。
我欲强著书,怀哉未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