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答郑过斋寄怀·其二》
《和答郑过斋寄怀·其二》全文
明 / 区元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山水无阴客息舆,垂杨溪下得深居。

了空纷虑境长静,祇有相思怀未舒。

茅屋依山青入榻,柴门流水绿交渠。

疏迂可似嵇中散,活计些儿四壁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隐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首句“山水无阴客息舆”以山水的清幽衬托出隐居者的闲适与自在,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垂杨溪下得深居”,进一步描绘了隐居地的环境,垂柳依依,溪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了空纷虑境长静,祇有相思怀未舒”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的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得以沉淀,但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却难以完全释怀,形成一种微妙的情感张力。

“茅屋依山青入榻,柴门流水绿交渠”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与美感。茅屋与青山相映成趣,流水从柴门旁潺潺流过,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这种简朴而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疏迂可似嵇中散,活计些儿四壁书”将诗人自己与古代隐士嵇康相提并论,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类似嵇康般自由洒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四壁之书,象征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区元晋
朝代:明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猜你喜欢

不寐

一竿江渚寄沉冥,衰疾侵凌失鬓青。

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0)

送奚宰二首·其一

茂宰慈祥意,三年只似初。

折腰宁而米,掣肘固难书。

机静波浮鸟,刑疏网漏鱼。

终然清议在,褒字到公车。

(0)

冷泉亭看放水

泉声飞出闸,委折绿阴间。

此地原无暑,多时不入山。

草攲疑石坠,水定见鱼还。

难得同龟鹤,游吟半日闲。

(0)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袁曹官渡争雌雄,荆州侨寄大耳翁。

涕流髀肉消不尽,试与元直游隆中。

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

从容一曲梁甫吟,不觉将军三枉驾。

室中屏人才数语,跨荆包益成鼎峙。

南阳陌上龙出云,永安宫中鱼得水。

古今成败真邮传,英杰千年不一见。

识拔端由品藻公,位置无嫌草茅贱。

山中谢客江烟昏,谁携行卷到柴门。

手披康乐草庐赋,知是兰庭佳子孙。

春塘柳禽成昨梦,炎兴相业更谁论。

洞庭三江风浪奔,鲸鱼出没相吐吞。

何为四方归来些,山堂鹤怨能移文。

(0)

庚寅腊月二十九日饯孙晋卿宿清孝里晨起呈岩隐

驱马四十里,怅然临别情。

举酒坐太息,岁月空峥嵘。

河流日浩浩,此地几送迎。

老我白板扉,卿等致太平。

窗风吹酒醒,起视天未明。

小星争馀光,残月西南倾。

(0)

出镇口止见小峰

镇东小峰独无侣,中峰徐来顾其弟。

大峰偃蹇背面去,似嫌俗客不与语。

无奈我行节节高,山欲藏身恐无所。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