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东阻控波澜,天目西标更郁盘。
泽国即为吴旧国,临安非复宋长安。
海门东阻控波澜,天目西标更郁盘。
泽国即为吴旧国,临安非复宋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的地理特征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地域特色。
首句“海门东阻控波澜”,以海门为起点,描绘出杭州东临大海的地理环境,海门作为控制波澜的关键点,既展现了杭州与海洋的紧密联系,也暗示了其在古代海上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次句“天目西标更郁盘”,转向对杭州西部山脉的描述。天目山以其雄伟壮丽著称,此处“郁盘”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了天目山的巍峨与曲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隐含着杭州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
接着,“泽国即为吴旧国”,将视线拉回到历史长河中,指出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吴国的领土,强调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吴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文化影响深远,这一句通过提及吴国,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暗示了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最后,“临安非复宋长安”,将话题转至宋代,指出杭州在宋代曾是临安府,而非长安。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临安则是宋代的首都,同样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句通过对比长安与临安,突显了杭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变化,以及其作为江南城市独特的文化传承与演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变迁,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理与人文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留饯飞旌驻,离亭草色间。
柏台今上客,竹使旧朝班。
日落东西水,天寒远近山。
古江分楚望,残柳入隋关。
恋阙心常积,回轩日不闲。
芳辰倚门道,犹得及春还。
田园临汉水,离乱寄随关。
今日烟尘尽,东西又未还。
长亭百越外,孤棹五湖间。
何处游芳草,云门千万山。
平明择钵向风轻,正及隋堤柳色行。
知尔禅心还似我,故宫春物肯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