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高世士,邈然山泽姿。
饮酒非世情,韬光戢其仪。
岂伊卞务俦,屈身田舍儿。
桃源真有人,柴桑从此辞。
陶公高世士,邈然山泽姿。
饮酒非世情,韬光戢其仪。
岂伊卞务俦,屈身田舍儿。
桃源真有人,柴桑从此辞。
这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与精神世界,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品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彭孙贻以“四君子”为题,寄寓了对李潜夫先生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之情。
首句“陶公高世士”,开篇即点出陶渊明作为一代高士的地位,暗示其非凡的人格魅力。接着“邈然山泽姿”一句,以山泽之士比喻陶渊明的隐逸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物外之感。随后,“饮酒非世情,韬光戢其仪”两句,揭示了陶渊明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他以饮酒为乐,却并非为了世俗的名利,而是借此韬光养晦,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高洁。
“岂伊卞务俦,屈身田舍儿”则表达了对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的钦佩与理解,认为他并非为了官场的权势而屈身,而是出于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选择了一条与世无争的道路。最后,“桃源真有人,柴桑从此辞”两句,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象征陶渊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也暗示了他与尘世的彻底告别,表达了诗人对其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与精神世界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古代文人的深刻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凤皇山下野人村,中有庐陵旧德门。
世系一编唐相表,衣冠廿代信公孙。
画图重省云中梦,剪纸曾招海上魂。
惭愧斩蛟长剑在,千秋心事共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