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减,芳思渐销磨。
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閒处敛双蛾。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怊怅奈秋何。
腰围减,芳思渐销磨。
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閒处敛双蛾。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怊怅奈秋何。
这首《双调望江南》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里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句“腰围减,芳思渐销磨”,开篇即点明了女子身形的变化,以及内心情感的逐渐消逝。腰围的减小,象征着她因思念而日渐消瘦,芳心也随之被思念的苦楚所侵蚀,情感的火花渐渐熄灭。
接着,“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哀怨与无奈。白纻单衫如同新月般轻盈,却也暗示着女子的孤独与寂寞;红盐怨曲则仿佛是深藏于心底的悲愤,通过歌声缓缓流淌而出,如同回旋的波浪,难以平息。
“闲处敛双蛾”,描绘了女子在闲暇之时,紧锁眉头的情景,表现了她内心的忧郁与不安。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这一句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人迹罕至的景象,与女子内心的孤独形成呼应,琼砌上的青草仿佛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这两句将女子的外貌与内心情感进行了对比。她的鬓发与花朵一样瘦弱,泪水如同雨丝般绵密,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憔悴与哀伤。
最后,“怊怅奈秋何”,表达了女子面对秋日的无奈与哀叹,似乎在说:“面对这凄凉的秋天,我又能如何呢?”整首词以淡淡的哀愁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首《双调望江南》通过对女子外在形态与内在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在秋日里哀愁与思念交织的女性形象,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泮宫俎豆几息矣,极力赞成时乃功。
词源滔滔注绝壑,侠气凛凛凌层空。
乡人敢易苏季子,坐客尽惊陈孟公。
相见明年春更好,杏园人醉马嘶风。
梦草黏天,愁阴匝地,人比去年还瘦。
眉山叠叠万千重,镇无聊、晚风吹皱。烟僝雨僽。
有谁管、陌头杨柳。算春来,也亏他挨到,牡丹时候。
凄凉彀。只是重帘,冷闭无清昼。
今年燕子不归来,料双栖、画梁难又。
天涯絮酒,深深种、他生红豆。
暗销凝、烛泪铜盘渍透。
眉样谁描,袛盈盈一水,浅黛无色。
惨绿关河,病红池馆,天涯尽换愁碧。斜阳巷陌。
絮云飞过空尘迹。记那日、声啭嫩莺,低罨画桥侧。
文窗四面,绮阁三层,冷冷清清,做成萧瑟。
峭东风、纤腰罢舞,菱花羞旁翠颦泣。
一把鬓丝收未得。
玉阑干畔,可怜和梦和烟,断肠金缕,更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