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调望江南》
《双调望江南》全文
清 / 杨芳灿   形式: 词  词牌: 忆江南

腰围减,芳思渐销磨。

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閒处敛双蛾。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怊怅奈秋何。

(0)
鉴赏

这首《双调望江南》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里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首句“腰围减,芳思渐销磨”,开篇即点明了女子身形的变化,以及内心情感的逐渐消逝。腰围的减小,象征着她因思念而日渐消瘦,芳心也随之被思念的苦楚所侵蚀,情感的火花渐渐熄灭。

接着,“白纻单衫裁却月,红盐怨曲唱回波”,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哀怨与无奈。白纻单衫如同新月般轻盈,却也暗示着女子的孤独与寂寞;红盐怨曲则仿佛是深藏于心底的悲愤,通过歌声缓缓流淌而出,如同回旋的波浪,难以平息。

“闲处敛双蛾”,描绘了女子在闲暇之时,紧锁眉头的情景,表现了她内心的忧郁与不安。

“人迹少,琼砌草成窠”,这一句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人迹罕至的景象,与女子内心的孤独形成呼应,琼砌上的青草仿佛成为了她情感的寄托。

“鬓影恰同花影瘦,泪丝持比雨丝多”,这两句将女子的外貌与内心情感进行了对比。她的鬓发与花朵一样瘦弱,泪水如同雨丝般绵密,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憔悴与哀伤。

最后,“怊怅奈秋何”,表达了女子面对秋日的无奈与哀叹,似乎在说:“面对这凄凉的秋天,我又能如何呢?”整首词以淡淡的哀愁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首《双调望江南》通过对女子外在形态与内在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在秋日里哀愁与思念交织的女性形象,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杨芳灿
朝代:清

(1754—1816)江苏金匮人,字才叔,号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官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有能名。入为户部员外郎。工骈文诗词。有《直率斋稿》、《芙蓉山馆诗词稿》、《芙蓉山馆骈体文》等。生卒均在十二月中。
猜你喜欢

代乐仲和张温甫处督米

未必书生气尽寒,食常不足为居闲。

清于孺子沧浪水,瘦似诗人饭颗山。

欲向田文弹铗去,恐因丘嫂颉羹还。

闻君自有江湖量,肯为枯鱼少破悭。

(0)

巩义卿游学蔡下积年今虽老豪气不除此州因兵火后乡校几废义卿独能徒步千里请所费于有司今复告成亦可谓能张吾军者也

泮宫俎豆几息矣,极力赞成时乃功。

词源滔滔注绝壑,侠气凛凛凌层空。

乡人敢易苏季子,坐客尽惊陈孟公。

相见明年春更好,杏园人醉马嘶风。

(0)

西子妆二首·其一

梦草黏天,愁阴匝地,人比去年还瘦。

眉山叠叠万千重,镇无聊、晚风吹皱。烟僝雨僽。

有谁管、陌头杨柳。算春来,也亏他挨到,牡丹时候。

凄凉彀。只是重帘,冷闭无清昼。

今年燕子不归来,料双栖、画梁难又。

天涯絮酒,深深种、他生红豆。

暗销凝、烛泪铜盘渍透。

(0)

春霁

眉样谁描,袛盈盈一水,浅黛无色。

惨绿关河,病红池馆,天涯尽换愁碧。斜阳巷陌。

絮云飞过空尘迹。记那日、声啭嫩莺,低罨画桥侧。

文窗四面,绮阁三层,冷冷清清,做成萧瑟。

峭东风、纤腰罢舞,菱花羞旁翠颦泣。

一把鬓丝收未得。

玉阑干畔,可怜和梦和烟,断肠金缕,更无消息。

(0)

雨中花

点点江霞染湿。宛宛柔丝欲缉。

似借垂杨千尺线,密缀珊瑚粒。素苇青蘋应不及。

只可惜、系船风急。

最好是、碎红斜照里,乱糁秋渔笠。

(0)

己酉送两弟正之立之赴试

秋水芙蓉映绿衫,殷勤送尔到江潭。

人能鸣世惭三凤,家有遗经是二南。

文入妙来无过熟,书从疑处更须参。

远游他日看之子,下泽疑叚吾已堪。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