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蓬松。身如井上两梧桐。雄树生花雌结子。
鸳鸯似。不是多情争有此。
一树蓬松。身如井上两梧桐。雄树生花雌结子。
鸳鸯似。不是多情争有此。
这首《南乡子·蓬松果》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一树蓬松”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中将“蓬松果”比作井上的梧桐树,形象地展现了其生长的姿态与环境。接着,“雄树生花雌结子”,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植物以生命特征,描绘了雄株开花、雌株结果的情景,寓意着生命的繁衍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鸳鸯似。不是多情争有此。”这一句则借鸳鸯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之美的赞美。鸳鸯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此处通过比喻,表达了自然界中这种美好情感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生命之美的必然体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
月窗明素练,风榻净飞沙。
饮极樽无绿,更长烛自花。
感时忧未散,得句喜能誇。
莫寄思归语,妆寒损鬓鸦。